第3章

“惊鸿一瞥乱心弦,

袖底风起舞未眠。

莫道今朝失步履,

明珠蒙尘亦如仙。”

诗句清越,如春风拂面,瞬间化解了尴尬。众人恍然,纷纷鼓掌。明明怔住,抬眼望向三赐,只见他目光温润,毫无讥讽,反似含着无限怜惜与懂得。

那一刻,海风停驻,茶香凝滞,仿佛整个烟波岛,只为这一瞬而静默。

她忽然明白,这世上,真有人能读懂她的舞——不是看技巧,而是看灵魂。

第二章:诗韵心动——心有灵犀,笔底生情

自那日诗会后,明明心中便种下了一颗种子。

她开始留意三赐的踪迹。清晨在海滩诵诗的身影,午后在鸿鸿寺逗猫的侧影,黄昏在书斋窗下执笔的剪影……每一幕都如诗如画,悄然刻入她心底。她发现自己竟会不自觉地模仿他的举止——走路时放轻脚步,说话时放缓语调,甚至开始偷偷读诗。

她读李白的豪放,读杜甫的沉郁,读王维的空灵,读李商隐的缠绵。她不懂平仄,却能感受到诗句中的情绪。她开始写日记,不再只是记录舞步,而是写下“今日舞时,忽忆三赐所言:舞者,心之所向也。”

而三赐,亦被明明的舞姿深深吸引。

他常去鸿鸿寺后山的练舞坪。那里背山面海,视野开阔,明明每日清晨都在此练舞。三赐便坐在远处石上,静看她起舞。看她如风中柳絮,轻盈旋转;看她似月下孤鸿,展翅欲飞;看她像一朵初绽的莲,在晨光中缓缓舒展。

他开始写诗,不再为参赛,不再为名声,只为记录那一刻的心动。

他写下《观明明舞〈飞天〉》:

“素手轻扬云外去,

罗裙翻作彩霞飞。

一舞惊破千层浪,

不是凡间是梦归。”

又写下《月下舞影》:

“月照纱窗影半斜,

舞衫如水映流霞。

若非亲见人间舞,

何信霓裳落万家?”

他将这些诗悄悄夹在明明练舞坪旁的石缝中,或压在她常坐的石凳下。明明发现后,初时惊疑,后读诗句,脸如朝霞,心似鹿撞。她从未想过,自己的舞,竟能被人如此懂得。

她开始期待每天的清晨——不是为了练舞,而是为了看看石缝中是否又多了一首诗。

一日,明明邀三赐去茶经亭品茶。亭中老翁是岛上茶道宗师,姓陆,名羽之,自诩为茶圣陆羽后人。见两人同来,笑而不语,只奉上一盏“烟波春露”。此茶采自岛东云雾峰,清明前摘,手工炒制,汤色清亮,香气幽远,入口微涩,回味甘甜。

三赐轻啜一口,道:“此茶如诗,初尝清淡,回味绵长。”明明抿唇一笑:“那舞也如此,初看轻盈,细品方知情深。”

三赐凝视她:“你的舞,便是最动人的诗。”

明明低头,指尖轻抚茶盏:“那你的诗,便是最温柔的舞。”

两人相视,心意相通,却谁也不愿先说破。

茶翁陆羽之轻叹:“茶有三品:一品为味,二品为境,三品为心。今日之茶,因有心人共饮,方得圆满。”

又一日,明明邀三赐去鸿鸿寺看猫。寺中收养百猫,皆为流浪之猫,或瘸或盲,或老或病,却皆通人性。明明最爱一只白猫,名唤“雪团”,通体雪白,唯左耳有一黑点,如墨点星。此猫性情温顺,常卧于明明膝上,随她练舞,竟能感知节奏,随舞轻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