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班》故事介绍
《庆春班》以民国十七年津门卫为背景,聚焦庆春班班主程砚秋与头牌苏玉卿等人,围绕“戏比天大”的信念展开一段坚守戏曲本真的故事。
故事开端,庆春班在德和楼准备上演《贵妃醉酒》,却遭新来的李司令要求篡改剧情为“贵妃贺捷”以迎合其个人喜好,巡防营副营长王三炮更是以戏班生存相威胁。面对压力,苏玉卿与程砚秋坚守“戏魂”,拒绝篡改经典。演出时,苏玉卿先假意妥协改词,后难忍对戏曲的珍视,毅然唱回原版,在台下戏迷的声援下,成功化解李司令的刁难,保住了《贵妃醉酒》的本真。
危机未平,李司令母亲寿辰将至,二人抓住为寿宴唱堂会的机会主动示好,选择《麻姑献寿》讨老夫人欢心,希望彻底化解矛盾。寿宴演唱中,王三炮暗中使坏用针扎伤苏玉卿的脚,苏玉卿强忍剧痛完成演出,凭借精湛技艺赢得老夫人与李司令的认可,庆春班得以在津门卫安稳立足。
后续,外国商人邀请庆春班唱堂会,提出将戏曲改为西洋调子配钢琴伴奏的要求。程砚秋与苏玉卿再次坚持原则,拒绝改变戏曲内核,以原汁原味的演出惊艳外国观众,让中国戏曲的魅力被更多人知晓。
多年后,程砚秋与苏玉卿虽年老退居幕后,却将“戏魂”传承给徒弟。他们所坚守的戏魂,是对戏曲刻入骨髓的热爱,是宁折不弯的风骨,更是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守护戏曲本真、将经典传承下去的执着。而庆春班与德和楼的戏台,也成为这份坚守的见证,让戏曲之魂在岁月中不断延续。
人物介绍
程砚秋
身份:庆春班班主,戏曲行业的坚守者与传承者,肩负着守护戏班与传承戏曲文化的重任。
年龄:四十余岁,在戏曲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见证了戏曲行业的兴衰变迁 。
性格:稳重、坚韧且极具责任感,对待戏曲艺术始终秉持着“戏比天大”的信念,即便面对权势压迫与艰难处境,也绝不轻易妥协。他深知戏曲传承的不易,所以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努力维护戏曲的原汁原味。
形象:身形清瘦,面庞轮廓分明,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执着,常年身着素色长衫,领口和袖口虽已磨损,却整洁干净,腰上系着一块旧玉佩,那是师傅临终所赠,时刻提醒他传承戏曲的使命。
背景:自幼投身戏曲行当,师从名师,刻苦学艺,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对戏曲的热爱,在戏曲界崭露头角。后来组建庆春班,一心想将戏曲发扬光大,却在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
人物关系:与苏玉卿是搭档,也是知己,二人携手守护庆春班;是柱子等一众徒弟的师傅,传授他们戏曲技艺与做人道理;与李司令、王三炮等军阀势力是对立关系,为坚守戏曲本真,与他们进行抗争。
在故事中的作用: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决策与行动推动着剧情发展。在面对李司令的无理要求时,他虽有犹豫,但最终选择与苏玉卿一起坚守,带领戏班应对种种危机;在传承戏曲的道路上,他以身作则,影响着身边的人,为戏曲艺术在艰难时代的延续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