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而她,却为几乎失明的父亲举办了一场照片展,送了一台他根本不可能使用的相机。

林建国温和的声音打破了死寂:“抱歉扫了大家的兴。蛋糕很好吃,感谢各位前来。”

他微微鞠躬,然后转身,摸索着慢慢走上楼梯,回到自己的房间。

宴会草草收场。宾客们低声告别,留下狼藉的客厅和愣在原地的林静。

林浩走过来,轻轻抱住姐姐:“姐,别太自责。爸也不让我们告诉你,怕影响你工作。”

“你知道多久了?”林静的声音空洞。

“大概三年吧。但爸说你在国外奋斗不容易,不让我们说。”

林静闭上眼睛,感到一阵眩晕。她在巴黎时尚界打拼整整八年,获得无数赞誉,却对自己的父亲失明五年浑然不知。每次回国探望,她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成就,从未真正停下来观察过父亲的变化。

她忽然想起,上次回家时,父亲总是用手触摸她的脸,说“让我好好看看你”。她当时还以为那只是老年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夜幕完全降临,客厅里只剩下林静一人。她收拾着残局,动作机械而麻木。当她拿起那台昂贵的数字相机时,泪水终于决堤。

这晚,林静失眠了。凌晨三点,她悄悄起床,走向阁楼。在尘封的角落里,她找到了父亲的老相机箱。

箱子里不仅有那台海鸥双反相机,还有十几本厚厚的相册和一盒盒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底片。她打开一本相册,里面全是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微笑的、沉思的、工作的、休憩的,每一张都充满了生命力与爱意。

在箱子最底层,她发现了一个未标注的黑色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父亲熟悉的笔迹:

“给小静和小浩:

如果你们找到这个本子,说明我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者去了一个再也无法用镜头捕捉光明的世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要悲伤。我的人生因为能够看见美,记录美,而无比富足......”

林静抱着笔记本,在阁楼的尘埃中泣不成声。

第二天清晨,她红肿着眼睛出现在早餐桌前。林建国正摸索着吃早餐,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碎。

“爸,对不起。”林静的声音沙哑。

林建国抬起头,朝着声音的方向微笑:“没什么可道歉的。昨天的宴会很完美,你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

“为什么不告诉我您眼睛的事?”

老人放下餐具,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吗,小静,失去视力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成为所爱之人的负担。你在巴黎过得很好,我希望它一直那么好。”

“我辞了工作。”林静突然说。

林建国愣住了:“什么?为什么?”

“我申请了远程工作,会留在国内。”林静坚定地说,“而且我有个计划。”

她打开那本黑色笔记本,翻到某一页,推到父亲面前——尽管知道他已无法阅读。

“您在这里写道,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完成‘光影中国’系列,那是您梦想已久的摄影集。”林静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我将成为您的眼睛,我们一起完成它。”

林建国摇头:“小静,别犯傻。你那时在巴黎的工作,多少人梦寐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