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是瑞幸生椰拿铁,标价18元;右边是我家同款风味果茶,5元。
他一口喝完,对着镜头说:
“说实话,差别真没那么大。”
“但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愿意把省下的十三块钱,给我妈充个话费。”
这条视频点赞破百万。
当晚,我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声音低沉:“你是蜜雪?”
“是我。”
“你知道你在跟谁斗吗?我们不是一家咖啡店,是一个系统。”
“我知道。”我平静地说,“但你们忘了,我也不是一个店。”
“我是——”
千千万万个不想活得那么贵的人。
4 直播对决
事情真正升级,是从那场直播开始的。
第三天下午,瑞幸区域负责人李砚舟亲自下场,在抖音开启专场直播,主题叫:“高端饮品的尊严”。
他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身后是冷色调极简装修,桌上摆着三杯不同风味的咖啡,旁边还站着两位穿着白大褂的“品鉴师”。
开场第一句话就火药味十足:
“市场上有些品牌,靠低价吸引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种对行业的伤害。真正的饮品文化,不应该建立在‘五块钱’的基础上。”
弹幕立刻炸开:
“所以你觉得老百姓不该喝便宜东西?”
“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傲慢?”
“请问你早餐吃几颗钻石?”
但他毫不在意,继续说:
“我们尊重每一个消费选择,但我们必须指出——超低价往往意味着低质。比如某些品牌使用的糖精钠超标、茶叶碎末来源不明、甚至杯子都不符合食品级标准。”
“这不是惠民,是害民。”
说完,他拿出一份所谓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展示我家某批次果茶的成分分析。
数据显示:糖分偏高、维生素C含量几乎为零、含有微量防腐剂。
“这就是你们吹捧的‘国民奶茶’?”他冷笑,“它连基本营养都没有。”
直播间人数飙升至八十万人,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向我方账号。
我知道,这是精心策划的舆论战。
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他们用了假报告。
我立即联系技术团队,调取原始数据对比,发现这份报告中的样本编号根本不存在于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库。
更关键的是,那份所谓“防腐剂残留”,其实是运输途中温度波动导致的正常酸度变化,被故意曲解为“添加剂滥用”。
我当场录制回应视频。
背景是我家工厂实拍画面:工人们穿着无菌服忙碌作业,自动化灌装线高速运转,质检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做每日抽检。
我站在镜头前,手里拿着真正的检测报告原件。
我说:
“你说我用劣质原料?”
“那你敢不敢把你家生椰拿铁的原料来源也晒出来?”
“比如,去年七月那批从东南亚走私入境、未报关的廉价椰浆?”
“再比如,你家某代工厂曾因使用工业清洗剂污染奶盖,被当地市监局罚款三十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