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既打了刘孔昭的嚣张气焰,又驳了东林党的不当举荐,更确立了 “团结对外” 的朝堂规矩。马士英暗自咋舌,史可法亦心生敬佩,群臣纷纷跪拜:“臣等遵旨!”
退朝后,朱由崧回到内宫,独自站在龙纹大屏前。屏上悬挂着一幅《大明疆域图》,北方已被闯贼与满清占据,江南半壁江山也岌岌可危。他指尖划过南京、扬州、凤阳等地,眼中闪过狠厉的光芒。
“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 他低声念出这几个名字,现代商业帝国的复仇逻辑与帝王的杀伐之心在此刻交融,“你们欠大明的,欠汉人的,本王会连本带利,一一讨回。”
窗外,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奉天殿的龙气仍在周身流转,与他从现代带来的杀伐决断、权谋智计渐渐融合。朱由崧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整合四镇兵权、稳定江南财税、联络抗清势力、修炼龙气功法,还有无数难关在前方等待。
但他无所畏惧。前世能在商海杀出一片天地,今生便能在这修仙乱世中,以帝王之身,重建仙朝秩序,成就万世霸业。
夜色渐浓,南京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朱由崧拿起案上的兵书,书页翻动间,隐约有龙气萦绕。属于弘光帝的时代,已然拉开序幕。
第二章 整合资源,魔影初现
弘光元年五月下旬,南京皇城的龙气较登基之初愈发凝实。朱由崧立于文华殿的琉璃窗前,指尖萦绕着一缕淡金色气流,那是他每日静坐吐纳时,从江南山川脉络中牵引出的王气余韵。案上摊开的《江南方镇图》已被红笔圈点得密密麻麻,江北四镇的驻地、粮道与兵力分布一目了然。
“陛下,史大人在殿外候旨。” 内侍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沉思。
朱由崧收敛气息,归坐御座:“宣。”
史可法身着青色盘领袍,步履沉稳地走入殿中,身上的 “忠义之气” 如薄雾般流转 —— 这位督师大人每日诵读圣贤书,又心怀家国,修为已达文臣中的 “忠毅境”。“陛下,江北四镇粮饷核算已毕,高杰镇需本色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刘泽清镇缺口尤甚,恐难支撑月余。”
朱由崧指尖轻叩案面,目光锐利如刀:“史大人,粮饷之事朕已知晓,但四镇拥兵自重,劫掠地方,若不加约束,养的不是护国安邦之军,而是噬主的猛虎。”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扬州方向,“高杰踞扬州,纵兵屠戮,当地士绅已递来十七封血书。你此去江北,需持朕的尚方剑,先斩后奏,整肃军纪。”
史可法一怔,没想到新帝竟如此强硬。他正要开口,朱由崧已续道:“朕已命高宏图从苏松织造中调拨十万匹绸缎,折价充作军饷,但有一条 —— 每笔用度需经你麾下监军签字画押,按月呈报中枢。” 他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意味深长,“监军皆从羽林军中挑选,忠心可嘉,亦懂些许粗浅的‘辨伪术’,能防粮饷被克扣。”
这番安排既给了粮饷,又安插了眼线,正是现代企业 “资源倾斜 + 过程监控” 的管理逻辑。史可法虽觉中枢掣肘,却也无从反驳,只得躬身领旨:“臣遵旨。”
待史可法离去,马士英紧接着求见。这位兵部尚书身着绯色官袍,袖口暗藏的 “运筹符” 隐隐发光,显然在军务上颇有心得,只是眉宇间藏着几分投机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