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愣了一下,没接话。
"我有个同事,她姐也是开女装店的,"我继续说,"去年冬天赶新款,三天没回家,就在店里搭个行军床躺会儿,最后累得心肌炎住院了。婶婶能从早忙到晚,估计也是店里离不了人。"
叔叔赶紧点头:"就是就是,前阵子她进了批新款,怕卖不出去,愁得好几晚没睡好,头发都白了几根。"
姑奶沉默了,拿起块西瓜慢慢啃着,没刚才那么激动了。"我也不是怪她忙,"过了会儿,她低声说,"我就是觉得,她眼里只有店,没这个家。"
那天中午在姑奶家吃的饺子,韭菜鸡蛋馅的,是姑奶一早起来调的馅。婶婶没回来,说是店里走不开。吃饭时,姑奶给叔叔碗里夹了好几个饺子:"多吃点,下午还得去画室,别累着。"
离开时,姑奶送我们到门口,拉着我说:"姑娘,以后常来啊,跟你唠唠,心里敞亮。"
从那以后,我没事就往姑奶家跑。有时是下班顺路,买两斤橘子拎过去;有时是周末下午,陪她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晒太阳。
每次去,她总能绕到婶婶身上。
"昨天她又没回来吃饭,"姑奶摘着豆角,"俩孩子吵着要吃她做的番茄炒蛋,我学着做了,孩子说不是那个味儿。"
"婶婶做的番茄炒蛋有啥不一样啊?"我帮她把豆角捆成一把把的。
"她总往里面放糖,说这样提鲜,"姑奶笑了笑,"孩子们就爱那口甜兮兮的。"
"那下次我跟婶婶说说,让她抽空给孩子做一次,"我说,"或者您告诉我做法,我来试试?"
姑奶摆摆手:"算了算了,她哪有空。再说,我做的也能吃,就是孩子们嘴刁。"
说着说着,又回到老话题:"你说她图啥?店里挣的钱够花了,非得那么拼。上次我跟她算,说家里的房贷车贷都清了,俩孩子上学也花不了多少,她不听,说想给孩子攒点出国留学的钱。"
"婶婶是想让孩子以后有出路,"我剥了个橘子递给她,"我爸妈也总说,现在多干点,以后孩子能轻松点。"
"可也不能不顾自己啊,"姑奶叹了口气,"前阵子她感冒,咳得直不起腰,还硬撑着去店里,结果传染给好几个客人,人家找上门来抱怨,她又给人赔笑脸又打折,何苦呢。"
我想起上周去婶婶店里买裙子,确实见她不停地咳嗽,说话都带鼻音,却还是笑着给客人介绍款式,帮着试穿、改大小。"她是不是怕把店关一天,老顾客就跑了?"
"谁说不是呢,"姑奶点头,"那店就跟她命根子似的。刚开那会儿,她天天守到后半夜,我去给她送过一次晚饭,看见她趴在柜台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计算器。"
说到这儿,她突然停住了,手里的豆角掉在篮子里。"其实我知道,她不容易,"姑奶的声音有点哽咽,"刚结婚那会儿,她跟你叔挤在画室的小隔间里,冬天没暖气,冻得抱着热水袋画图。现在日子好过了,她想拼拼,也正常。"
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姑奶说理解婶婶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像有朵小花开了。
那天晚上,我给婶婶发微信,说姑奶念叨她做的番茄炒蛋了。没过半小时,婶婶回复:"明天我早点关店,回去给孩子做。"
第二天我又去姑奶家,刚进门就闻见番茄炒蛋的香味。婶婶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额头上渗着汗珠,姑奶站在旁边,手里拿着锅铲,时不时指点一句:"火大了火大了,鸡蛋该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