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失业后的抉择
我叫林峰,一个刚刚被公司"优化"掉的倒霉蛋。
站在市中心最高档的写字楼下,我抱着装满个人物品的纸箱,仰头望着28楼那个曾经属于我的办公室窗户。半小时前,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还假惺惺地拍着我的肩膀说:"林峰,公司很感谢你这些年的付出,但市场环境不好,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去你妈的艰难决定!我明明看到招聘网站上,公司正在以更低薪水招聘我的替代者。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房贷还款提醒。看着那六位数的贷款余额,我感觉呼吸困难。35岁,在这个行业已经被称为"老人",找工作谈何容易。
"哟,这不是林总监吗?怎么,被扫地出门了?"
一个令人厌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张浩,公司里我最看不惯的那个马屁精。果然,他西装革履地走到我面前,故意晃了晃手中的车钥匙,宝马标志格外刺眼。
"需要我送你一程吗?不过你这纸箱子可能得放后备箱,我车里刚做完美容护理。"张浩嘴角挂着虚伪的笑容。
"不必了,我叫了车。"我冷冷回应。
"哎呀,真是世事难料啊。"他故作感慨,"你说你当年要是没那么固执,懂得变通一点,现在说不定都升副总裁了。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晚了,祝你...找到新的方向?"
看着他趾高气扬走进写字楼的背影,我攥紧了拳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当你得势时人人奉承,失势时连路边的狗都懒得对你叫两声。
回到家,面对妻子小雅关切的目光,我强装镇定:"没事,正好休息一段时间,市场这么好,找工作不难。"
但背后的真相是,我已经投了47份简历,收到9封拒绝信,剩下的石沉大海。
直到那天晚上,大学同学聚会。
...
"什么?你要去摆地摊?"妻子小雅瞪大了眼睛,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在桌上。
我点点头,继续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一个前市场总监要去夜市摆摊,但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你知不知道现在夜市管理多严格?竞争多激烈?而且...多丢人啊!"小雅几乎要哭出来,"要是被以前的同事看到..."
"丢人比丢工作强,没钱还房贷更丢人。"我放下碗筷,认真地看着她,"我计算过了,夜市人流量大,启动成本低,只要选对产品,找准定位,未必不能成功。"
"可是..."
"相信我,就试一个月,不行我再想别的办法。"
那晚我失眠了,不是因为怀疑自己的决定,而是在脑海里反复推演商业计划。市场总监不是白当的,我深知无论多大的企业,核心都是找到需求并满足它。夜市虽然看似低端,但背后的商业逻辑一模一样。
接下来一周,我跑遍了全城所有夜市,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
1. 夜市探秘
哪些摊位人气最旺?为什么?
2. 客流高峰
客流量时间分布如何?
3. 消费心理
顾客画像和消费心理是什么?
4. 产品空缺
现有摊位缺少什么产品?
5. 创意突围
什么产品毛利高、周转快?
调研结果令人惊讶——几乎所有夜市都在卖相似的东西:小吃、服饰、小玩具。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