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到很晚,把第二天的食材都准备好。身体很累,但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这个厨房,好像第一次,完全属于我了。
晚上十一点,陈浩回来了。带着一身酒气。
他换了鞋,看到我还在厨房,皱着眉说:“怎么搞的,家里一股油烟味。”
他路过厨房,看到流理台上一排准备好的食材,和旁边贴着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小李”、“小王”、“张姐”。
“这什么东西?”他问。
“没什么,”我平静地说,“明天要用的菜。”
他没再多问,大概以为是我又要给他做什么他吃不下的“大餐”。他打着哈欠进了卧室,倒头就睡。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那点残存的,想跟他分享的念头,彻底熄灭了。
也好。
我的世界,他不必懂。
4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
阳光还没完全照进来,我就已经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切菜的声音,油下锅的声音,锅铲碰撞的声音,奏成了一首只属于我的交响曲。我从来没有觉得做饭是这么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到了中午十一点半,第一位邻居“小王”发来消息:“姐姐,我下来啦。”
我把打包好的饭菜递给他。他是个戴眼镜的斯文男生,接过饭盒,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接着,人陆陆续续地来了。有的是刚睡醒的自由职业者,有的是中午回家休息的年轻妈妈。每个人拿到饭盒,都会跟我说几句话。
“姐姐,昨天看小李在群里晒图,我都馋哭了。”
“闻着就好香啊,以后能不能提前一天预订,我怕抢不到。”
我准备的十份午餐,不到二十分钟就全部送完了。送走最后一个人,我靠在门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包围了我。这不是赚了多少钱的问题,这是一种被人需要、被人认可的感觉。
下午,我的微信好友申请就没停过。都是小区里的邻居,听说了“3-1201的神秘食堂”,都想来加个好友,方便以后订饭。
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邻里食堂”,把所有想订饭的邻居都拉了进去。一天之内,群里就加到了一百多人。
我每天在群里预告第二天的菜单,两荤一素一汤,每天不重样。然后大家在群里接龙预订。从最初的十份,到二十份,再到五十份。
我的生活,一下子被填满了。
我每天研究菜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然后一头扎进厨房。我甚至买了一个小黑板,挂在厨房门口,每天更新菜单,充满了仪式感。
而陈浩,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我生活的变化。
他依旧是早出晚归,依旧是回家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他大概是默认了我已经放弃了“用厨艺挽回他”这件事,所以连晚饭都懒得问了。
他只是偶尔会抱怨一句:“最近怎么老不做饭?家里一点烟火气都没有。”
每当这时,我只是笑笑,不说话。
我做的饭,整个小区的人都等着吃。只是,不再有他的一份了。
直到一个周六,他难得没有出门应酬。中午十二点,他从卧室走出来,睡眼惺忪地问:“老婆,今天吃什么?饿死了。”
我正在给最后一个邻居打包饭菜,抬头看了他一眼,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