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赵东升站在厂院中,看着仓库窗户透出的昏黄灯光,听着里面传来的低语声。妻子小芳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都安顿好了?”她轻声问。

“嗯。”赵东升望着那些窗户,“小芳,我是不是太冲动了?厂里现在的情况...”

小芳挽住他的胳膊:“三年前你离开厂子时,大家不也都说你冲动吗?可是东升,人活着不能光看账本。”

赵东升握紧妻子的手,感受到一丝温暖。夜色中,雪花又开始飘落,静静地覆盖着这个小小的厂院。

3 手艺是饭碗

天刚蒙蒙亮,赵东升的工厂已经灯火通明。

“这是数控车床,和咱们在厂里用的老式车床不一样。”赵东升站在一台崭新的设备前,面前围着王建国等人,“编程、对刀、测量,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王建国好奇地摸着控制面板:“这东西能自己车零件?”

“不是自己车,是你得先学会给它下指令。”赵东升打开电源,示范着操作流程,“精度要求很高,差一丝一毫都是废品。”

李志刚皱起眉头:“这么复杂?咱们那会儿靠的是手感经验...”

“现在靠的是这个。”赵东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技术和手艺都在进步,不学就跟不上时代。”

第一天的学习并不顺利。王建国性子急,总是想跳过步骤直接操作;李志刚习惯老方法,对新工艺接受慢;张建军则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昂贵的设备。

下午,赵东升发给每人一张图纸:“试试看,车这个零件。”

结果令人失望:王建国的产品粗糙有余精度不足;李志刚的车出来的零件完全不符合图纸要求;张建军更是紧张得连对刀都对不准。

“这...这怎么比新手还差?”王建国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挂不住。

赵东升拿起一个废品,语气严厉:“在北方厂,差一点或许能蒙混过关。在这里,差一丝就是废铁!咱们做的是精密配件,客户要的是百分之百合格!”

车间里一片寂静,只听到机床运行的嗡嗡声。

“今晚加班。”赵东升打破沉默,“不会就学,不熟就练。手艺是饭碗,端不稳就得饿肚子。”

从那以后,东升精密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赵东升手把手地教,有时严厉得不近人情。王建国几次差点和他吵起来,都被李志刚劝住。

“东升是为咱们好。”老李常说,“这年头,有真本事才能活下去。”

渐渐地,老工友们开始适应新工艺。王建国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很快掌握了数控编程;李志刚凭借多年经验,在工艺优化上提出不少好建议;就连技术最差的张建军,也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了。

一个月后的傍晚,赵东升检查完最后一批产品,难得地露出笑容:“不错,今天没有废品。”

工人们顿时松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走,今天我请客,咱们喝一杯!”赵东升一挥手,车间里响起欢呼声。

小餐馆里,几杯白酒下肚,气氛热络起来。

“东升,说实话,刚开始那会儿,我真觉得你太较真。”王建国红着脸说,“现在明白了,没有你那股较真劲,我们也学不会这些新技术。”

李志刚点头附和:“是啊,时代变了,咱们那套老手艺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