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那天晚上,王建国回到集体宿舍,翻来覆去睡不着。孙万财的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第二天干活时,王建国明显心不在焉,接连出了几个废品。

“建国,专心点!”赵东升批评道,“这批货要得急,不能出错。”

王建国突然爆发了:“东升,你就知道催催催!咱们辛辛苦苦干,挣的钱大部分不还是进了你的口袋?”

车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赵东升盯着王建国,脸色很难看。

李志刚赶紧打圆场:“建国,怎么说话呢!东升对咱们够意思了...”

“我对你们怎么样,大家心里有数。”赵东升冷冷地说,“要是觉得委屈,可以另谋高就。”

说完转身就走。王建国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下班后,孙万财的车又出现在工厂附近。这次,他不仅找王建国,还找上了张建军。

“张师傅,听说你家孩子上学要用钱?”孙万财“关切”地问,“我这儿有个赚钱的门路,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夜幕降临,东升精密的厂房里,灯光依然亮着。赵东升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看着账本发呆。小芳走进来,轻轻给他披上外套。

“听说今天和建国吵架了?”

赵东升揉揉太阳穴:“不知道为什么,建国最近变得很急躁。”

“压力大吧,”小芳安慰道,“大家都难。”

赵东升望向窗外,孙万财的车刚刚驶离。他隐约感到一丝不安,却又说不清为什么。

而此时在集体宿舍里,王建国正对李志刚和张建军说着什么,三人的声音压得很低,表情严肃。

窗外的月亮被乌云遮住,夜色更深了。

5 艰辛与发展

寒冬渐深,东升精密的订单却意外地多了起来。赵东升接到一个来自南方合资企业的询价——一批高精度传动部件,技术要求极高,交货期紧,但价格也给得公道。

“这单子要是能拿下,咱们厂明年都能吃饱饭。”赵东升在晨会上将图纸铺开,面色凝重。

王建国凑上前仔细看了看,眼睛一亮:“这工艺我研究过,数控程序可以优化,能省三分之一工时。”

李志刚扶了扶老花镜:“车刀角度得改,用常规角度容易崩刃。”

赵东升惊讶地看了看两位老师傅,没想到他们进步这么快:“好,建国负责编程,李师傅研究刀具改进。这批活必须做好,这是咱们打开高端市场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厂里灯火通明到深夜。赵东升和王建国反复调试程序,李志刚带着年轻人改良工装夹具,张建军则主动承担了更多的粗加工工作,让大家集中精力攻关。

“东升,这个参数是不是再调整一下?”深夜十一点,王建国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数值。

赵东升凑过去看,两人头几乎碰在一起。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王建国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技术,甚至时常提出让赵东升都眼前一亮的主意。

“你说得对,”赵东升修改了参数,“这样表面光洁度会更好。”

李志刚端来两碗热腾腾的面条:“歇会儿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三人围坐在工作台前吃夜宵,热气在冰冷的车间里氤氲开来。

“想起在北方厂那会儿,加夜班都是为了赶政治任务,”李志刚感慨道,“现在是为了自己干,感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