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他把成绩单递给爹,爹看了一眼,把成绩单扔在桌子上:“我就说你不是读书的料,你看你这成绩,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帮我种地。”
建军没说话,他走到里屋,拿出自己攒的钱。那是他平时帮邻居放牛、捡废品攒下来的,一共十五块钱。他把钱递给爹:“爹,我想请老师帮我补课,这钱不够,你再给我凑点,以后我长大了,一定还你。”
爹看着他手里的钱,又看了看他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倔强。爹沉默了半天,终于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我再跟你娘商量商量,给你凑点钱,但是你得保证,以后好好学,别再让我们失望。”
建军使劲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
2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建军都会去镇上的老师家补课。老师家离村子有十里地,他每次都是走着去,走着回。夏天,太阳毒,他走在路上,汗把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难受得很。冬天,天寒地冻,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就把脖子缩在衣领里,加快脚步。
补课的时候,老师耐心地给他讲题,从基础的开始,一点一点地教。建军听得很认真,有不懂的就问,直到自己弄明白为止。有时候,补完课,天已经黑了,老师会留他吃饭,他总是婉拒:“老师,不用了,我得赶紧回家,不然我娘该担心了。”
慢慢地,建军的成绩有了起色。期中考试,他的数学考了八十分,语文考了七十五分,在班里排到了中游。拿到成绩单的时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跑回家,把成绩单递给爹娘看。
娘拿着成绩单,看了又看,眼眶红了:“老三,你终于出息了。”
爹也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没白让你读书。”
可没过多久,家里又出了问题。建国要考高中,需要交报名费和资料费,一共要五十块钱。家里的钱本来就紧张,这下更是雪上加霜。爹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皱得紧紧的。娘在旁边抹眼泪:“这可咋办啊,俩孩子都要花钱,家里哪有这么多钱啊。”
建军知道后,晚上找到爹,说:“爹,要不我别读书了,把钱给大哥交学费吧。”
爹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建国听到了,从里屋走出来:“不行,老三,你不能不读书,你的成绩刚有起色,要是现在放弃了,太可惜了。我的报名费我自己想办法,我可以去镇上的工地打工,能挣点钱。”
建业也说:“我也可以去打工,我们俩一起,应该能凑够报名费。”
3
爹看着三个儿子,眼眶也红了:“不行,你们还小,打工太累了,我去想办法。”
第二天,爹就去了镇上的亲戚家借钱。亲戚家也不富裕,最后只借到了三十块钱。还差二十块钱,爹又去了邻村的信用社,想贷款,可信用社的人说,家里没有抵押,不能贷款。
建军看着爹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想了想,晚上的时候,把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收拾好,装在一个布包里。第二天早上,他背着布包,跟爹说:“爹,我去镇上找活干,挣钱给大哥交学费。”
爹拉着他的手,不让他走:“老三,你还小,外面的活你干不了,还是在家读书吧,钱的事,我再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