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军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爹,娘,你们放心,我到了学校会好好读书,等我毕业了,就回来当老师,教村里的孩子读书。”

火车开动了,建军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点点后退。他知道,他的路还很长,可他会一直走下去,因为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四年,建军一直很努力。他成绩优异,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他教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就像他小时候一样。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们,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年春天,村后的老槐树上都会开满槐花,香气飘满整个山坳。建军会带着学生们去山坡上,坐在老槐树下,给他们讲故事,讲外面的世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孩子们的脸上,也照在建军的脸上,他的脸上满是笑容。他知道,他的选择没有错,他要在这里,把知识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走出山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李家坳的乡村小学就在村头,几间平房,红砖墙有些斑驳,操场是泥土铺的,下雨后会积起一个个小水洼。建军来这里当老师的那天,校长领着他走进教室,孩子们都睁着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满是好奇。

教室里的桌椅有些旧,桌面坑坑洼洼,有的椅子少了一条腿,用砖块垫着。黑板是水泥做的,边缘有些地方掉了漆,写起字来偶尔会打滑。建军看着这一切,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场景,心里一阵温暖。他放下手里的布包,走到讲台前,笑着对孩子们说:“大家好,我叫李建军,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李老师好!” 声音响亮,震得窗户上的玻璃都轻轻晃动。

4

建军教的是四年级,班里有二十多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个叫王小虎的孩子,和建军小时候很像,脑子不算灵活,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成绩在班里垫底。小虎的爷爷每次来学校,都会拉着建军的手说:“李老师,您多费心,这孩子要是读不好书,以后就只能在家种地了。”

建军看着小虎,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知道小虎不是不想学好,只是基础差,又没人辅导。于是,每天放学后,建军都会把小虎留下来,给他补课。他从最基础的字词开始教,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小虎写,一个词一个词地教小虎读。小虎有时候会不耐烦,皱着眉说:“李老师,我学不会,算了吧。”

建军就会摸着他的头,说:“小虎,别着急,你看老师小时候,比你还笨,哥哥们念三遍就能记住的东西,我念十遍都记不住。可只要坚持,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他把自己小时候在山坡上背书、在砖厂打工还不忘看书的事讲给小虎听。

小虎听了,眼睛亮了起来:“李老师,您真的这么厉害?”

建军点点头:“只要你愿意学,你也可以很厉害。”

从那以后,小虎变了,上课的时候坐得笔直,认真听建军讲课,有不懂的地方就举手问。放学后,也不用建军催,自己就会留在教室里,等着建军给他补课。有时候,建军有事晚来一会儿,就会看到小虎坐在座位上,拿着课本小声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