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梁亦舟放下画笔,笑着看向她,“这样就好了。”
“谢谢学长,你真厉害。”祝星眠由衷地说道,心里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你也很有天赋,”梁亦舟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你的画里有感情,这是最难得的。”他顿了顿,又说道,“学校下个月要举办‘艺术跨界展’,我需要一个画家,以我的古筝演奏为灵感创作一幅画,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祝星眠愣住了,她没想到梁亦舟会邀请她。她看着他期待的眼神,心里的犹豫渐渐消失,用力地点了点头:“我愿意!谢谢学长给我这个机会!”
“太好了。”梁亦舟笑了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那我们从明天开始,你可以来音乐学院的琴房找我,我演奏给你听,你可以随时记录灵感。”
“好。”祝星眠点点头,脸颊依旧发烫,却不再像之前那样慌乱了。
从那天起,祝星眠每天都会去音乐学院的琴房找梁亦舟。琴房在教学楼的顶楼,很安静,只有古筝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祝星眠会坐在琴房的角落,拿着画本,一边听着梁亦舟的演奏,一边记录下灵感的碎片——他指尖的动作,琴弦震颤的弧度,还有他专注的神情,都成了她画笔下的素材。
梁亦舟的演奏很有感染力,有时候激昂,有时候温柔,有时候带着淡淡的忧伤,每一种情绪都能精准地击中祝星眠的心底。她会跟着他的旋律,在画本上画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块,有时候是飞扬的琴弦,有时候是他低头的侧脸,有时候是琴房窗外的天空。
“你今天的旋律里,有秋天的味道。”一天下午,梁亦舟演奏完一首曲子,祝星眠抬起头,看着他说道,“像梧桐叶落下来的声音,温柔又有点伤感。”
梁亦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你很敏感,能听出我想表达的东西。”他走到祝星眠身边,低头看着她的画本,上面画着一棵梧桐树,树下坐着一个弹琴的人,画面里满是秋天的金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孤独。“这幅画很好,很符合我今天的心境。”
“是吗?”祝星眠笑了笑,心里很高兴,“我就是听着你的琴声,自然而然地画出来的。”
“其实,我今天有点烦。”梁亦舟坐在祝星眠身边的椅子上,轻声说道,“我父亲又给我打电话了,让我放弃民乐,去国外学钢琴。他说民乐没有前途,撑不起一个家。”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眼神也黯淡了下来。
祝星眠看着他落寞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心疼。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他反对自己学油画时的决绝,那种不被理解的痛苦,她比谁都清楚。“学长,”她轻声说道,“我觉得,真正的前途,不是别人定义的,而是自己喜欢的。你的琴声里有别人没有的温度,那是你对民乐的热爱,这种热爱,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梁亦舟抬起头,看向祝星眠,她的眼睛很亮,带着坚定的光,像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他心底的黑暗。他忽然觉得,心里的疲惫和迷茫,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谢谢你,星眠。”他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