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让父亲找来所有能找到的经典头球集锦录像带:德国“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的俯冲冲顶、比埃尔霍夫力拔千钧的甩头攻门、捷克高中锋科勒的空中统治……他反复观看、慢放、琢磨,模仿他们的起跳时机、对落点的判断、甩头攻门的动作和角度,甚至是如何利用身体卡位和小动作。

苏小婉成了他最忠实的陪练员、观众和“后勤部长”。她经常帮他捡球,调整机器,在他累得瘫倒在地时及时送上水和毛巾,用笑容驱散他的疲惫。两人的关系在这种朝夕相处的陪伴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同时,基于前世的FM经验,他知道脚下的技术也不能完全是零。他额外花费时间进行了最最基础的加练:五米内的短传、静止状态的停球。不求华丽,只求在无人逼抢的情况下,能勉强把球处理出去,不至于立刻丢球。这花费了他巨大的精力,但收效甚微,进步缓慢得令人绝望,仿佛那双腿真的不属于他。但他坚持着,哪怕只能减少一点点对团队的负面影响。

高中生涯即将结束,面对未来,林浩做出了坚定的决定:去英国!去那个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去那个曾经崇尚长传冲吊、对身体对抗和高中锋有着独特理解和痴迷的国度闯荡!

“爸,妈,”饭桌上,他的眼神无比坚定,“给我一年,最多两年时间。如果我在那边混不出名堂,连最低级别的职业联赛都进不去,我就回来,老老实实听你们的安排,去读大学,或者…试试篮球。”

林建国和妻子看着儿子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光芒,最终相视叹息,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次是拦不住了。

资金、联系英国的语言学校、寻找有足球传统的寄宿学院、办理签证……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在家庭财力的支持下迅速展开。林浩也开始疯狂恶补足球英语和专业术语,同时通过FM游戏和有限的录像资料,深入研究英格兰那错综复杂的足球联赛体系——从英超、英冠,一直到鲜为人知的全国联赛、北部联赛和南部联赛。

第三章:英伦启航

曼彻斯特机场阴冷的雨雾,是英格兰给林浩的第一份见面礼。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草皮和工业城市特有的气息。他进入了曼彻斯特附近一所与英格兰全国联赛(第五级别)某俱乐部有合作关系的足球学院。这里更像是一个跳板,为怀揣足球梦想的年轻人提供接触半职业足球的机会。

第一次试训,场面近乎滑稽般的灾难。

在强调传接球技术和战术纪律的英格兰青训体系下,林浩脚下的笨拙被无限放大。最简单的圆圈抢圈练习,球一到他脚下就仿佛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要么停远,要么传丢,引得一同试训的年轻球员们忍俊不禁,教练组的眉头越皱越紧。分组对抗时,只要球在地面运行,他几乎就是场上的透明人,甚至会成为进攻的终结者——以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误方式。

“Bloody hell! Look at his first touch!(天呐!看看他的停球!)” “Is he wearing boots or skis?(他穿的是球鞋还是滑雪板?)” 几个年轻球员低声嘲讽,毫不掩饰他们的轻视。主教练约翰·卡特赖特抱着手臂,脸色阴沉,几乎要挥手让他提前结束这场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