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学习疲惫时,她会走到窗边,望着天际那轮或圆或缺的月亮。南城的月光清冷又温柔。她会想,此刻的顾清辉,是不是也正在某处,望着同一片天空,同一轮月亮呢?
“如果看过同一时空的月亮,算不算你也在我身边呢?”这个念头成了她每晚无言的慰藉,是只属于她一个人的浪漫想象。
她以为这场无声的暗恋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直到高中生活的尽头。她甚至偷偷幻想过,也许高考结束,她能攒足一点点勇气,去要一个联系方式。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从不因少女的心事而驻足,高考的硝烟转眼弥漫而至。
在沉重的备考压力下,那些小心翼翼的追随和遥望,不得不被摞成山的复习资料所取代。周望舒依旧能听到关于顾清辉的消息——他通过了某所海外名校的提前招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来时,周望舒正在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住,留下一个深深的墨点。心里某个角落,像是被轻轻刺了一下,酸涩的失落感缓慢地蔓延开来。
原来,就连这样远远看着的时光,也是奢侈的,且有期限的。
毕业典礼那天,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周望舒在人群中努力寻找着顾清辉的身影,最终只看到一个被许多人围着合影、挺拔出众的背影。她捏着手中的毕业纪念册,终究没有走上前去的勇气。
她听说,他很快就要出国了。
那个夏天结束时,顾清辉就像一阵风,彻底从南城一中的校园,也从周望舒触手可及的生活里,消失了。
第二节:五年相隔与疲惫的日常
时光荏苒,五年弹指而过。
周望舒留在了上大学所在的一线城市,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进入了一家名声在外的外企。在老家的亲戚朋友看来,她俨然已是成功女性的代表——名校毕业,外企白领,出入高档写字楼,光鲜亮丽。
只有周望舒自己知道,这份“光鲜”背后是什么。
她是公司市场部的一颗小螺丝钉,每天被无数的会议、报告、方案和PPT淹没。“24小时on call”是写在职位描述里的潜规则。她的手机从不敢静音,生怕错过老板或客户的任何一条信息。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也并非罕见。泡面、咖啡和能量饮料是她办公桌抽屉里的常备物资。
童年的梦想早已被现实磨去了光芒,她不再幻想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只是每天挣扎着完成KPI,应付难缠的客户和挑剔的上司,在城市的巨大齿轮下努力寻找一丝喘息的空间。
除此之外,她还要应付母亲越来越频繁的催婚电话。
“望舒啊,你看隔壁王阿姨的女儿,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你张叔叔给你介绍了个男生,条件挺好的,在海淀有房,你看看什么时候……”
“女人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一个人在外面多辛苦,找个知冷知热的人……”
每次挂掉电话,周望舒都会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工作的重压和生活的逼仄,几乎榨干了她所有的精力,哪还有心思和余力去经营一段感情?为了不扫朋友的兴,也为了自己能拥有一点点可怜的、不被工作打扰的休息时间,她尽量避免所有的非必要社交,同学聚会更是从未参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