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小满躺在床上,手里攥着那个画着笑脸的鸡蛋,心里的委屈散了些,可还是忍不住想:如果自己做得不好,爸妈会不会就不把自己当亲闺女了?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悄悄在她心里扎了根。后来很多年里,每当她做错事,每当养母念叨她,她都会想起那个腊月天,想起妈妈那句 “四百块买半头猪”,然后悄悄攥紧衣角,告诉自己:要更懂事,要更努力,才能配得上 “亲闺女” 这个身份。

她开始变得格外敏感。王秀兰做饭时多盛了一勺肉给弟弟林小兵,她会觉得是自己 “不值钱”,不配吃;林建国偶尔给她买块橡皮,她会反复琢磨,是不是因为自己今天扫了地,做得 “值” 这个橡皮的钱;学校里同学不小心撞了她一下没道歉,她会立刻想到,是不是因为自己是 “买来的”,所以别人不尊重她。

小学三年级,班里转来一个叫陈雪的女生,扎着两个羊角辫,笑起来有两个酒窝。陈雪主动跟她做朋友,把妈妈做的饼干分她一半,拉着她跳皮筋,可林小满总不敢靠太近。有一次陈雪邀她去家里玩,她站在陈雪家楼下,看着亮着灯的窗户,突然想起自己的 “价个”,转身就跑,任凭陈雪在后面喊她的名字,她也没回头。

她怕,怕陈雪知道她是买来的,怕陈雪像扔一件旧玩具一样扔掉她。在她心里,自己就是一件商品,没有资格拥有真正的朋友,更没有资格被人真心喜欢。

初中时,林小满的成绩成了她唯一的 “底气”。她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年级排名从二十多名一路冲到前三。班主任李老师很喜欢她,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塞水果 —— 有时是一颗洗干净的苹果,有时是一把剥好的橘子,果肉还带着点凉,却甜得很。李老师不总说学习,偶尔会聊起家里的事,说她儿子总爱调皮,写作业要盯着才肯动笔,末了总会笑着加一句:“还是小满省心,不用老师多操心。”

那天下午,办公室里只剩她们两个人,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阳光透过玻璃,在李老师的办公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李老师改完最后一本作业,抬头看见林小满还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手里攥着笔,却没写字,只是盯着作业本发呆。她走过去,轻轻摸了摸林小满的头,掌心的温度透过头发传过来,很暖,像妈妈冬天里捂她手的温度。

“小满,你这么优秀,要多笑一笑。” 李老师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心疼,“别总把自己绷得太紧,你这个年纪,该多跟同学玩玩,别总一个人待着。”

林小满的身子猛地一僵,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笔杆,塑料笔杆硌得指节发疼。优秀?她配吗?她不过是个花四百块买来的孩子,是爸妈偶尔会后悔的 “开销”,是连跟同学做朋友都怕被嫌弃的人。李老师的夸奖像一团软棉花,轻轻撞在她心上,可棉花下面藏着的,是她不敢触碰的自卑 —— 她怕这份 “优秀” 是假的,怕哪天她考砸了,李老师也会像妈妈偶尔那样,觉得她 “不值”。

眼泪突然就涌了上来,她赶紧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 那是妈妈去年给她买的布鞋,鞋头已经有点磨白了,她一直舍不得扔。视线落在鞋尖的磨损处,她想起六岁那年冬天,妈妈说 “四百块买半头猪” 时,她也是这样攥着衣角,盯着地面不敢抬头。这么多年过去,她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可被人这么温柔地对待时,藏在心底的秘密还是会翻涌上来,带着酸涩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