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恰好”被前来巡视的官员看到。
于是,“状元郎痴心不改,惨遭太子公主联手打压”的悲情故事,又有了新的素材。
我越惨,太子和公主就越显得心虚和狠毒。
我的痴情受害者形象,就越发深入人心。
这天,我在藏书阁最偏僻的角落里,翻阅着前朝的漕运记录。
一个身影出现在书架的另一头。
是三皇子,李澈。
母妃早逝,在朝中毫无根基,被太子处处打压,如同一个隐形人。
前世,正是他,在太子倒台后,异军突起,最终登上了皇位。
他是我复仇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盟友。
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怪哉,前朝为了疏通运河,曾在淮南设了十七个官仓,为何本朝只剩下九个?其余八个,难道凭空消失了不成?”
我合上书,状似苦恼地摇摇头,抱着书卷转身离开。
我没有回头,但我知道,李澈的目光一定停留在我刚刚翻阅的那本卷宗上。
他是个聪明人。
这八个消失的官仓,就是太子用来吞没漕运银两的黑洞。
我不需要说得太透,只用把引子递给他。
几天后的宫宴上,太子为了自证清白,刻意与我保持距离。
席间,他当众点我的名,让我以“自知之明”为题作诗。
言语间的讥讽和羞辱,毫不掩饰。
所有人都等着看我的笑话。
我站起身,刚要开口,却突然脸色一白。
我猛地用手帕捂住嘴,剧烈地咳嗽起来。
鲜红的血,瞬间染透了雪白的手帕。
那是我早就含在嘴里的鸡血。
我身体一晃,作势欲倒,一副为情所伤、心力交瘁的孱弱模样。
“沈钰!”
“沈大人!”
周围响起一片惊呼。
无数同情的目光投向我,又转为谴责,射向一脸错愕的太子。
我被内侍扶着退下,眼角余光瞥见昭华公主。
她看到太子如此急于与我“撇清关系”,死死地咬着嘴唇。
那眼神,怨毒,怀疑,像淬了毒的钉子。
很好。
第一根钉子,已经成功地钉进了他们之间。
3
太子和公主之间的裂痕,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快。
户部尚书,王承恩,是昭华公主的亲舅舅,也是太子李洵最重要的钱袋子。
前世,他利用职权,为太子贪墨了无数银两,是太子一党的头号干将。
我将从翰林院查到的,关于那八个消失官仓的线索,整理成册。
在一个深夜,我将册子投入了三皇子李澈府邸的信箱。
第二天早朝,李澈一反常态,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他上奏参本,直指户部漕运账目不清,数额巨大,请求彻查。
矛头直指户部尚书,王承恩。
朝堂震动。
王承恩狗急跳墙。
他一边矢口否认,一边暗中派人伪造证据,想反咬一口,诬告李澈是为了争夺储位而构陷忠良。
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
却不知,我早已等着他这一步。
前世,王承恩就是用这一招,将一个弹劾他的御史全家害死。
我清楚地记得,他藏匿假账和真实账本地点的宅子,就在城西一处废弃的磨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