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章 角落里的老教练

第二天早上六点,天刚蒙蒙亮,城中村还没醒。陈阳站在“老鬼台球厅”门口,手指捏着衣角,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他昨晚想了半宿,周建国的话虽然难听,但那句“想靠中式八球赢点实在的,就先学会怎么握杆”,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他不能一直靠摆球混日子,也想靠自己的本事给妈买点好的。

推开门,台球厅里很安静,只有窗户透进来的晨光。周建国已经到了,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块布,正擦着一根黑色的中式八球球杆——杆身是硬枫木的,虽然旧得有几道划痕,但擦得锃亮,杆头的皮头是新换的“鹿皮头”,抓球力强,打中式八球时不容易滑杆,一看就被精心保养过。

“来了?” 周建国头也没抬,“先绕着台球厅跑十圈,活动开身体。”

陈阳愣了一下:“学打中式八球还要跑步?”

“你那腰是闪了吧?” 周建国抬起头,看了眼他的后腰,“中式八球发力靠的是‘腰带动手臂’,不是光用胳膊甩,腰不行,杆就不稳,走位更别想准。先把身体练结实了,才能打好球。”

陈阳没再多说,绕着台球厅跑了起来。台球厅不大,一圈也就二十米,跑第十圈时,他的额头上全是汗,后腰的旧伤又开始疼,他咬着牙,硬是跑完了。

“过来。” 周建国招了招手,把球杆递给陈阳,“握杆。中式八球的握杆要‘虚握’,像握个鸡蛋,既要握紧不滑,又不能捏碎——你握得太死,杆头肯定晃。”

陈阳接过球杆,学着调整握法。周建国走过来,伸手按住他的手腕:“手腕太松,要像搭个桥固定住;左肩再低一点,身体跟球台保持四十度角,这个角度能看清整个台面的球位,中式八球最讲究‘看全局’,你站太近,只能看见眼前一颗球。”

陈阳按照周建国的要求调整姿势,没一会儿,胳膊就酸了。“就这么架着,保持十分钟。中式八球的基本功靠的就是‘稳’,架杆都稳不住,还谈什么进球赢可乐。” 周建国说完,走到一边坐下,拿起自己的搪瓷杯喝起了茶。

十分钟像一个小时那么长。陈阳的胳膊开始发抖,肩膀酸得像要掉下来,手心的汗把球杆握得发滑。他想放下,可一想到妈爱吃的烤筋,又咬牙坚持住了——他不想再只能看着别人撸串,自己只能买可乐。

“好了。” 周建国终于开口,“现在试试出杆,只打白球,不用打目标球——中式八球的‘空杆练习’是练准度的基础,先让白球能按你想的方向滚。”

陈阳深吸一口气,架杆,出杆。这一次,杆头没晃,白球笔直地滚出去,撞到库边(球台四周的橡胶边)弹了回来,刚好停在他预想的位置。

“不错。” 周建国点了点头,“再来,这次让白球绕台一周,练‘控球力’——中式八球走位就靠这个,打完一颗球,白球得能‘听话’地停到下一颗球旁边。”

那天早上,陈阳只练了中式八球的握杆、出杆和白球控球,重复了不下一百次。临走时,周建国扔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中式八球的基础动作要领:“回去背下来,明天早上六点,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