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阳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准时到台球厅练中式八球,下午再去摆球。他把黄毛剪了,换成了干净的短发,卫衣也换成了运动服,手腕上的塑料骷髅头手链被他摘了下来,放进了抽屉里——他觉得自己现在是“正经练球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

周建国的训练很严格,全围绕中式八球的核心技巧展开:早上先练体能(跑步、腰腹力量),再练基本功——握杆、出杆、近距离推杆、远距离定杆(让白球打完球后几乎不动)、缩杆(让白球打完球后往回走),这些都是中式八球走位的关键;下午就练“清台思路”——怎么规划打哪颗球、怎么用白球连接下一颗球,一个动作不对,就重复几十次。

陈阳的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杆头磨破了皮,他就贴个创可贴继续练。有一次,他练中式八球的“翻袋”(让球撞一次库边再进袋)总出错,烦躁地把球杆扔在地上,周建国没骂他,只是把自己的球杆递给他:“这杆陪了我三十年,当年我靠它拿过省中式八球冠军,赢过不少正规比赛的奖金,也赢过不少人敬的茶。”

陈阳愣住了。他才知道,周建国以前是省队的中式八球运动员,二十八岁那年参加全国比赛,半决赛时腰伤复发,没能清完最后一组球,更没机会打黑八,后来就退队了,一直没再碰过台球,直到去年搬到城中村,才偶尔来台球厅坐坐。

“我当年跟你一样,急功近利,总想着靠蒙球赢点小利,结果栽了跟头。” 周建国看着球杆,眼神里有怀念,“中式八球这东西,急不来。你得跟白球交朋友,知道它打完球想往哪走,怎么用最小的劲让它听话,它才会帮你清台、帮你赢正规比赛。”

陈阳捡起地上的球杆,重新架杆。那天下午,他练到了晚上十点,直到能熟练用翻袋打进三颗不同位置的球才走。

月底的时候,老李又找他:“阳子,这个周末有个区里的业余中式八球比赛,单败淘汰制,参赛要交五十块报名费,冠军能得三千块奖金,还免全年台球厅练球费,你要不要去试试?”

陈阳的眼睛亮了——五十块报名费虽然有点肉痛,但三千块奖金够给妈买一个月的降压药,全年免练球费还能省不少钱。他摸了摸口袋里刚发的工资,又想起妈上次吃烤串时满足的样子,点了点头:“去,报名费我自己凑。”

第三章 球杆上的茧子

区业余中式八球比赛在一个商场的台球馆举行,比“老鬼台球厅”气派多了——亮堂的灯光(中式八球比赛要求台面光照均匀,不能有阴影),崭新的中式八球台(台呢是进口的,球是树脂材质,比台球厅的球更圆、更重),还有穿着统一服装的裁判,裁判手里拿着“定位器”,专门检查摆球是否标准、白球是否压线。陈阳攥着五十块报名费,站在门口,心里有点发怵,手里的球杆被他握得发紧。

“别紧张,就跟平时练中式八球一样。” 周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还拿着一个保温杯,“渴了就喝这个,温的,别喝冰的——中式八球打久了,胃受凉会影响发力,到时候赢不了奖金,报名费就白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