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知道风险。”陈浩的声音平静却坚定,“但这或许是最快让业内看到我的方式。我相信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思路经得起拷问。而且,这本身也是一个了解国内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真实需求的窗口,不是吗?”

他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准备。不仅梳理了自己的学术脉络和技术优势,更大量查阅了国内新能源行业的最新报告、政策法规和头部企业的动态。他反复模拟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从技术细节到行业见解,再到职业规划。他试图让自己的表达既保持专业深度,又能让非完全对口背景的人理解其价值。

他重点准备如何回应关于“海外经验如何与国内产业结合”的问题。他知道这可能是焦点。

录制前一天晚上,陈浩站在租住的公寓窗前,望着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上海的夜晚,比他曾求学的那座美国中部城市要喧嚣繁华得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竞争的压力。

他心中既有对未知挑战的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他想象着自己站在聚光灯下,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技术愿景,赢得认可,然后投身于这片火热的发展浪潮中。

“助力国内行业发展……”他低声重复着自己的初衷,仿佛在给自己打气。他相信,真诚和专业能够打动人心,技术的力量能够跨越质疑。

他不知道的是,第二天等待他的,将是一场远超他预想的、关于理念、认同和现实适应性的激烈风暴。而这场风暴的中心,将是一位名叫林薇的、以犀利和务实著称的女士。

他做好了应对专业质疑的准备,却未必完全准备好了应对那种夹杂着审视、偏见乃至些许情绪化的碰撞。

他的《职路相逢》,即将拉开序幕。

2 第二章:舞台之光与初次交锋

演播室的灯光炽热得超乎想象,仿佛能穿透皮肤,照见内心的每一丝紧张。陈浩坐在候选者席位上,听着耳边传来的节目开场音乐和主持人林薇充满能量的声音,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领带。他的手心微微出汗,但目光却紧盯着舞台中央。

《职路相逢》的舞台设计现代而充满张力,正对面呈弧形排列的是十二位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的席位,他们来自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电池制造商、投资机构以及科研院所。每个人的眼神都带着审视与期待。而舞台的绝对焦点,无疑是主持人林薇。她一身干练的西装套裙,妆容精致,笑容得体,但眼神锐利,仿佛能瞬间捕捉到任何一丝不确定或虚浮。

“下一位求职者,陈浩!材料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欢迎陈浩!”林薇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演播厅。

陈浩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步履稳健地走到舞台中央的定位点上。聚光灯打在他身上,短暂地让他有些目眩。

“各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陈浩。”他的声音通过别在衣领上的麦克风传出,略显低沉但清晰。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林薇掌控了流程:“陈浩博士,您的简历非常亮眼。顶尖学府的博士、博士后,参与过多项国际前沿项目。能简单分享一下您的研究核心和我们国内目前亟需突破的痛点,有哪些结合点吗?”

这是一个开场标准问题,陈浩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