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皇子赵恒的目光像一把淬了冰的刀,一寸寸地刮过我的脸。整个院子死一般的寂静,连魏总管都吓得跪伏在地,大气不敢出。
我完了。这是我唯一的念头。
但求生的本能让我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殿下……奴才……奴才是怕坏了您的清誉……”
“清誉?”赵恒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一个奴才的生死,与本王的清誉何干?”
他踱步到我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本王。本王身边,确实缺一个懂规矩、又‘机灵’的奴才。”他特意加重了“机灵”二字。
我惊愕地抬起头。
“从今日起,你到本王的书房伺候。”他丢下这句话,转身便走,仿佛只是随手捡起了一块路边的石子。
我活下来了。从杖毙的边缘,一跃成为皇子身边的近侍。这巨大的落差让我头晕目眩。我明白,我不是脱离了危险,而是从一个浅滩,跳进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漩涡。我成了赵恒的一颗棋子,一颗随时可以被舍弃的棋子。
在三皇子身边,我见识到了真正的皇家。赵恒的书房比国家图书馆还要宏大,他本人则是一个沉默的“工作狂”,每日批阅的奏折堆积如山。我凭借着察言观色和在现代社会历练出的工作能力,很快站稳了脚跟。我为他整理文书,研墨递笔,甚至能在他需要某份卷宗时,凭借我过目不忘的“考公”记忆力,精准地从上万册典籍中找出。
我的表现,终于让赵恒那双冰冷的眼睛里,有了一丝活人的温度。
很快,机会来了。当朝皇帝为选拔寒门俊才,下旨举办一场不问出身、不拘一格的“恩科”。最令人震惊的是,招考令的末尾写着:内侍监中通文墨者,亦可报考文书类的官职。
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考公”之路!
我向赵恒请求参加恩科。他看了我许久,眼神莫测,最终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却给了我自由出入他书房的特权。
那段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高考和国考前的冲刺阶段。白天,我是三皇子身边最不起眼的太监;夜晚,我在书房的烛光下,贪婪地吸收着这个时代的知识。我将现代的申论技巧、逻辑思维,与古代的经史子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应试方法。
笔试那天,我以“小栗子”之名,走进了考场。
放榜之日,整个京城为之轰动。
高悬的皇榜之上,第一排,第一个名字,赫然是——“小栗子”。
一个太监,力压全天下所有才子,高中榜首!
我站在人群中,听着周围人不可思议的惊呼和议论,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荡。这是我凭自己的智慧,在这个扭曲的时代,为自己赢得的第一份尊严!
最终的殿试在皇宫大殿举行。我穿着崭新的内侍服,昂首挺胸地走在所有新科进士的最前方,准备接受皇帝的策问。我能感受到无数道或嫉妒、或鄙夷、或探究的目光落在我身上。
我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我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就在皇帝开口的前一秒,一个怨毒的声音划破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陛下!臣有本启奏!此人欺君罔上,罪不容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