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村民跟了过来。“还有只小的!快解决了,以绝后患!”
老白几乎是本能地侧身挡住虎崽:“交给我吧。”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脱下外衣,小心翼翼地将虎崽包裹起来。小家伙在他怀里瑟瑟发抖,发出细微的哀鸣,小爪子无意识地抓挠着他的衣襟,寻找着母亲的温暖。
“造孽啊。”老白喃喃自语,抱着虎崽转身离去,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在雪地中。
回程的路上,老白思绪万千。他明白收养一只虎崽意味着什么,更清楚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非议和危险。但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这个小生命就此消逝,就像当年无人能救回他的母亲一样。
那晚,老白的小木屋里生起了暖炉。虎崽蜷在炕角的旧毯子上,小口小口地舔食着老白用羊奶泡软的馍馍。温暖的环境让小家伙恢复了活力,它开始好奇地打量这个新家,时不时用还没长齐牙的嘴巴啃啃老白的手指。
“得给你起个名字。”老白摸着虎崽柔软的皮毛,感受着它呼噜呼噜的振动,“就叫小白吧,雪一样的白。”
小白似乎听懂了,抬起头,用那双琥珀色的眼睛望着老白,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这一刻,老白的心中涌起一股奇特的暖流,仿佛命运之神将这个小小的生命带到他身边,有着某种特殊的用意。
从此,一虎一人在这山林深处的小屋里,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
老白教会小白许多东西:如何辨认山林中的果实,哪些溪流的水最甘甜,如何在暴风雪中找到回家的路。令人惊讶的是,小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仅能理解老白的指令,甚至能读懂他的情绪。当老白忧愁时,它会用头蹭他的手;当老白高兴时,它会在地上打滚,露出柔软的肚皮。
而小白带给老白的,是久违的陪伴与温暖。每当老白从山中归来,总能看到小白蹲在门口等候的身影;每当夜深人静,小白温暖的皮毛就是最好的暖炉;每当老白想起往事黯然神伤时,小白总会安静地卧在他脚边,用无声的陪伴安慰他孤独的心。
岁月在山林中静静流淌。小白很快长成了一只壮硕的成年东北虎,肩高近一米,体长超过两米,金黄的毛皮上镶嵌着漆黑的条纹,在阳光下闪耀着王者般的光泽。但它从不捕猎活物,与老白同吃同住,吃的是老白准备的生肉,睡的是老白炕边的草垫。
村里人都知道老白养了只老虎,起初惊恐万分,但见小白温顺如大猫,从不伤人畜,也就慢慢接受了。孩子们甚至敢偷偷摸它的毛皮,它总是温顺地低下头,任他们抚摸。有些胆大的孩子还会把自己的点心和它分享,小白会小心翼翼地用牙齿接过食物,从不伤到孩子们的手指。
“白叔,您这老虎比狗还听话哩!”村民们常说。
老白总是笑而不答,眼神里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他知道老虎的天性终有一天会苏醒,只是不知那会是什么时候,又会因为什么。他有时会在深夜醒来,看着小白沉睡的身影,思考着这个生命的未来。他既希望小白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又担心它失去了作为猛兽的本能,无法在需要时保护自己。
这种矛盾的心情随着小白的成长而日益强烈。老白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小白的野外生存能力,带它认识各种草药,教它辨别危险的气息,甚至模拟遭遇其他猛兽时的应对方法。小白学得很快,但它对待其他动物总是保持着好奇而非攻击的态度,这让老白既欣慰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