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梅姐瞪了她一眼:“少问多看。记住,少说话多微笑,有人问你话就礼貌回答。”

不一会儿,几个男人说笑着走进客厅。林晓雅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个人——经常在财经新闻上出现的房地产大亨赵东海。其他几个也面熟,都是深圳有头有脸的企业家。

男人们开始“选伴”,像选美一样打量着女孩们。被选中的女孩会陪在一位老板身边,负责倒酒、聊天、调节气氛。

赵东海的目光扫过林晓雅,停顿了一下:“你,过来吧。”

林晓雅紧张地走过去,在他身边的沙发上坐下。

“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赵东海问,语气随意得像是在问天气。

“林晓雅,在酒吧工作。”她老实回答。

赵东海挑了挑眉:“倒是诚实。会喝酒吗?”

“会一点。”

整个晚上,林晓雅尽职地倒酒、陪聊。她发现赵东海虽然地位高,但并不像其他老板那样对女孩动手动脚,反而更愿意谈论商业和经济话题。林晓雅高中时成绩很好,尤其对经济学感兴趣,居然能接上几句话。

“哦?你还知道供给侧改革?”赵东海有些惊讶。

“平时看新闻学的。”林晓雅谦虚地说。其实她经常在出租屋里看二手经济杂志,这是她少有的娱乐方式之一。

晚宴结束后,管家给每个女孩发了一个信封。林晓雅摸了摸厚度,心里一惊——远远超过承诺的两万。

赵东海临走前递给她一张名片:“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我公司面试。正好缺个前台。”

回巴登街的路上,梅姐难得地夸了她一句:“没想到你还挺有本事,赵总可是很少主动给人名片的。”

林晓雅捏着那张精致的名片,心里五味杂陈。去正规公司上班曾是她的梦想,但以这种方式获得机会,让她感到莫名的屈辱。

第二天,林晓雅把两万五千块钱全部寄回了老家。然后,她盯着那张名片看了整整一个上午。

去,还是不去?

三.

最终,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战胜了自尊。林晓雅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

赵东海的公司在福田CBD最高档的写字楼里。面试出奇地顺利,人事经理甚至没多问她的工作经历,就直接录用了她。

“月薪八千,包一顿午餐,五险一金。”人事经理说,“明天能来上班吗?”

林晓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八千块!这在酒吧要陪多少酒才能赚到啊!

她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当然,省略了获得工作的方式,只说是一家大公司的前台。

新的生活开始了。林晓雅每天穿着得体的职业装,坐在明亮宽敞的前台后,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访客。同事们对她很友好,没人知道她的过去。

她甚至租了一个好一点的公寓,虽然很小,但干净明亮,远离巴登街的喧嚣。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林晓雅加班到很晚,正准备离开时,在电梯里遇到了赵东海。

“赵总好。”她礼貌地问候。

赵东海点点头,打量着她:“适应得怎么样?”

“很好,谢谢赵总给我这个机会。”

电梯到达地下车库,赵东海突然说:“陪我吃个宵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