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令我心惊的是,她身上也缠绕着噩梦的影子——并非她自身的恐惧,而是从孩子那里弥漫过来的、属于母亲的深切忧惧:害怕孩子无法快乐成长,害怕自己不是好母亲,害怕未知的未来……这些恐惧交织成灰蒙蒙的网,将她牢牢罩住。

我无法视而不见。

我走上前,在相邻的小桌旁坐下,拿出笔记本,假装整理资料。暗中,我将手伸进口袋,握紧了那枚阳光发射器。它温暖依旧,在我掌心微微振动,仿佛也感知到了那异常浓重的阴影。

我调整角度,让那束肉眼不可见的金光缓缓照向男孩。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金光照及之处,那浓黑阴影只是略略后退,却并未如往常般消散,反而更加剧烈地翻腾起来,甚至隐隐有抵抗之势!孩子不安地动了动,手中的蜡笔啪嗒一声折断。

我吃了一惊。这是从未有过的情况。

那位母亲——方小姐——立刻察觉到孩子的异样,俯身柔声问:“乐乐,怎么了?”同时她抬起头,注意到了邻桌的我,礼貌性地微微颔首,目光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我迅速收起发射器,假装被自己的书绊到,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抱歉,打扰到你们了。”

“没关系。”她简短地回答,注意力很快又回到孩子身上。

我注意到那叫乐乐的男孩自始至终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画纸。他画得极其用力,几乎要将纸戳破,画面上是混乱的深色线条和难以辨形的团块。

我意识到,这次的阴影非同寻常。它不是普通的噩梦,似乎更深,更顽固,与这孩子的精神紧密地缠绕在了一起。而那位母亲身上的阴影,则完全源于对孩子的爱和担忧。

我不能贸然行事。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去了几次图书馆,每次都“偶遇”方小姐和乐乐。我渐渐了解到,方小姐是位单亲妈妈,全职照顾乐乐。乐乐似乎有某种沟通障碍,非常安静,几乎不开口说话,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因外界刺激而焦虑。他最大的爱好是画画,但画的内容总是阴暗而混乱。

方小姐的疲惫显而易见。她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儿子,应对着他的各种情绪需求,自己却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她身上的阴影因持续的压力和担忧而日益深重。

我尝试过几次,在更近的距离、更长时间地用阳光照射他们母子。对乐乐效果甚微,那阴影顽固异常。但对方小姐,似乎有一点点作用:有一次,当金光流转时,她看着窗外一棵茂盛的梧桐树,竟微微出了神,嘴角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轻松神色。虽然那神色转瞬即逝,又被忧虑覆盖,但让我看到了希望。

一周后的下午,机会来了。

乐乐在画架前全神贯注,方小姐则趁此机会整理带来的大量画具和用品。她打开一个硕大的帆布袋,里面东西又多又杂。在她转身去捡乐乐掉落的橡皮时,袋口不慎打翻,里面的东西哗啦一下散落满地——画笔、颜料管、调色板、绘本、零食、水壶、纸巾……还有她的钱包。

她低呼一声,连忙蹲下去收拾,显得有些狼狈。

我立刻起身过去:“我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