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城市在暮色中沉默,钢筋水泥的骨架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阴影,像极了巨兽的骸骨。十二岁的林晚背着破旧背包,灵活地穿梭在倒塌的墙壁和废弃车辆之间,脚步轻盈得像只猫。
她在一家半塌的便利店前停下,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安全后才侧身挤进裂缝。店内货架横七竖八地倒着,地上散落着早已腐烂的食品包装。林晚径直走向最里面的储物室,轻车熟路地移开一个空箱子,露出地板上一块松动的木板。
这是她三个月前发现的藏身之所。
掀开木板,下面是个仅容一人蜷缩的小空间,里面整齐摆放着几瓶矿泉水、几罐尚未过期的罐头和一把磨尖的螺丝刀。林晚滑进去,小心地将木板恢复原状,只留一条缝隙透气。
黑暗中,她摸到藏在角落的半截蜡烛和火柴。微弱的烛光亮起,映出一张稚嫩却过早刻上坚韧的脸。她从背包里掏出今天的收获:半包受潮的饼干、一小袋米和最重要的——一本破旧的《野外生存指南》。
“第十四周,星期四。”林晚用铅笔头在墙壁的刻痕旁又添上一道。墙壁上已有近百道这样的刻痕,记录着她独自生存的日子。
灾难来得毫无预兆。不是丧尸,不是外星人入侵,而是一场无人能解释的“大寂静”。某天清晨,世界上绝大部分成年人莫名陷入昏睡,再未醒来。电力、水源、交通相继瘫痪,社会秩序在几天内崩溃。孩子们惊慌失措,但更可怕的是随后出现的“猎人”——他们专门掳走幸存的孩子,没人知道被带走的孩子去了哪里。
林晚曾是幸运的。灾难发生时,作为孤儿的她已经在福利院生活了十年。院长妈妈保护着十几个孩子,直到一个月后她因肺炎离世。后来大孩子们带着小点的孩子试图逃离城市,只有林晚选择留下。
“城市是危险的,但也是熟悉的。”院长妈妈曾教导她,“熟悉有时比陌生更安全。”
咀嚼着干硬的饼干,林晚就着烛光翻阅那本生存指南。书页泛黄卷边,许多地方已被她烂熟于心。忽然,一阵轻微响动从外面传来。她立刻吹灭蜡烛,握紧螺丝刀,屏息倾听。
不是老鼠,也不是风声。是脚步声。
透过缝隙,她看到一双破旧的儿童运动鞋停在便利店中央。鞋的主人似乎犹豫不决,来回踱步。林晚的心提到嗓子眼——被发现了吗?
脚步声渐渐远去。她等了整整十分钟,才敢悄悄推开木板一条缝。
月光透过破损的屋顶洒进来,店里空无一人。但地上,明显放着一小包东西。
又是一阵等待后,林晚才爬出来,蹑手蹑脚地靠近那包东西。是一小袋苹果干和一张纸条:
“东区来了新的猎人团伙,更危险。小心。 ——另一个幸存者”
林晚猛地转身,螺丝刀横在胸前,但周围没有任何动静。她迅速捡起东西退回藏身处,心怦怦直跳。
三个月来,她第一次确凿地知道还有别的幸存者。
这一夜她几乎没合眼,每次微响都让她惊醒。黎明时分,她做出决定:必须去见见这个“另一个幸存者”。如果是陷阱,至少她能在白天更有准备地应对。
她在晨曦中向东区移动,选择了一条需要穿越地下通道的路线。就在她即将走出通道时,远处传来了引擎声——极其罕见的现象。林晚立即躲进一旁的维护间,从门缝中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