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太阳穴突突地跳起来。一段...被所有人共同“记住”的虚假历史?
鬼使神差地,他拨通了一个电话,给他大学里最较真、记忆力超群的哲学系教授王明远。
“王教授,冒昧打扰,您听说过一位叫林默的科幻作家吗?写过《心象迷宫》。”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小林啊?怎么突然问他?当然知道!那可是华裔科幻的先驱啊!可惜英年早逝。他的书我几乎全收藏了,当年还写过一篇关于他‘意识宇宙观’的评论,发在校刊上...唉,那时候看得入迷,差点转行去研究认知科学...”
陈桉的心一点点沉下去。王教授的语气自然、笃定,充满细节化的情感,毫无作伪的痕迹。
“...他那本《心象迷宫》,开头那句真是绝了,‘我并非在书写故事,而是在打捞沉没的星光’,每次读都起鸡皮疙瘩...”
陈桉猛地僵在原地。
这句话...
这句话!
像一道惨白的闪电劈开记忆的迷雾,某个被深埋的角落轰然洞开。
他忘了是怎么挂掉电话的,几乎是踉跄着冲回自己位于城郊的公寓,反锁上门。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他扑向床底,拖出那个积满厚灰的旧纸箱。童年和少年时期杂乱的物品堆在里面。
他疯了一样翻找,旧课本、游戏卡带、褪色的奖状...终于,指尖触到一个硬壳的、边缘已经磨损的笔记本。
深蓝色的封面,右下角用铅笔淡淡写着一个“桉”字。
他颤抖着翻开。稚嫩歪斜的笔迹,涂鸦,断续的日记,还有...一个个只有开头、写了几天就放弃的故事构想。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时间在这里凝固又被猛然搅动。
一页,一页...他的呼吸越来越急。
然后,他停住了。
在一页空白的中央,只有短短几行字,墨水的颜色比周围的更深,仿佛写下时格外用力:
【故事idea:一个伟大的科幻作家,叫林默。他写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心象迷宫》。书的第一句话是:“我并非在书写故事,而是在打捞沉没的星光。”他死了,但他的故事永远流传。】
日期标注的是:1998年6月。
旁边,还用蜡笔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发射光芒的星星。
陈桉盯着那几行字,血液似乎瞬间冻结,又在下一秒轰然沸腾,冲得他耳膜嗡嗡作响。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缝里钻出来,瞬间窜遍四肢百骸。
是他写的。
这个“不存在”的人,这本“不存在”的书,这句被无数人“铭记”的开篇语...源头,是他十二岁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在作业本上信手涂鸦、从未给任何人看过的、一个夭折的故事开头。
窗外,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
一阵没来由的心悸迫使陈桉冲向窗边。
隔街巨大的电子广告牌上,某个新上映的科幻大片预告片正在循环播放。炫目的星云流转,飞船穿梭。然而下一秒,画面突兀地一闪,所有影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简洁的白色文字,衬着漆黑的背景:
【纪念林默逝世43周年。《心象迷宫》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