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有脸笑?还有心情发朋友圈?”
“这是什么意思?挑衅我们吗?”
“雅雅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摊上这么个妈!”
陈夫人的头像在群里发了一句:“由她去吧,有些人,不见棺材不掉泪。”
林雅显然也看到了这条朋友圈。
她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天人交战。
一边是婆家铺天盖地的指责和污蔑,一边是我云淡风轻的“潇洒”和自由。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规矩”世界,出现了一道裂缝。
陈宇回到家,自然也把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压力,变本加厉地发泄到了林雅身上。
“林雅,你看看你妈干的好事!现在全公司的人都在背后议论我,说我娶了个拎不清的老婆,还有个奇葩丈母娘!你让她赶紧把事情解决了行不行?我夹在中间快烦死了!”
成年男人的抱怨,像一把钝刀,磨着林雅本就脆弱的神经。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陈夫人的微信。
没有称呼,没有客套,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像一份最后通牒。
“李秀兰,我给你三天时间。要么把三十万打到账上,要么,我就让陈宇和林雅去办手续,冷静一段时间。”
“冷静一段时间”,在他们那个圈子里,就是离婚的体面说法。
她终于亮出了最狠的底牌。
她笃定,我不敢拿女儿的婚姻做赌注。
她以为,她赢定了。
我看着那行字,关掉手机,目光投向窗外古城的万家灯火。
夜色深沉,但我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是时候,让她们看看,一个退休女教师的“不奉陪”,到底意味着什么了。
04
收到陈夫人的最后通牒,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她想用离婚来威胁我,恰恰说明,除了这个,她已经无计可施。
而我,早就为这一刻做好了准备。
我没有回复她,而是打开通讯录,找到了一个存了很久的号码。
那是我的一位学生,如今是市内小有名气的婚姻法律师。
我拨通了电话,详细咨询了关于婚前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以及无过错方在离婚时的权益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我甚至让他帮我草拟了一份如果林雅离婚,如何最大化保障她权益的方案。
我把律师发来的部分重点法律条文,以及那份权益保障方案的摘要,截了图。
然后,我打开了和林雅的对话框。
我没有提陈夫人的威胁,也没有提离婚两个字。
我只是把那些冰冷、理性的法律条文截图,一张一张地发给了她。
最后,我附上了一段长长的话。
“雅雅,妈再跟你说一遍,妈不是舍不得给你钱,妈是希望你活得有尊严。你的价值,从来不是由一辆陪嫁车来衡量的。婚姻是两个人基于爱情的结合,而不是一场用物质堆砌的交易。”
“如果你的婆家,你的丈夫,认为一辆车比你的幸福、你的尊严更重要,甚至可以用你的婚姻来作为威胁你的筹码,那你真的要好好想一想,这样的婚姻,你还要吗?”
“妈永远是你的后盾。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都支持你。这些法律知识,你先了解一下,不是为了让你去离婚,而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是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