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冬天,兴化市还笼罩在一种缓慢而宁静的节奏中。街边的梧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划破灰蒙蒙的天空。寒风从河面吹来,卷起几片枯叶,打在“老李干货批发”的卷帘门上,发出“啪啪”的轻响。
李国强蹲在店门口,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他今年四十八岁,是这家小批发店的老板,做调味品和干货生意已有二十多年。他的手粗糙、指节粗大,常年搬运货品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他不抽烟,也不爱喝酒,唯一的爱好是听评书,尤其是《水浒传》里那些快意恩仇的故事。
“人无信不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可就在这个冬天,这句话被狠狠地击碎了。
陆成明,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同行,也是他曾经最信任的朋友,欠了他一笔钱——整整十二万八千元。
这笔钱,原本是李国强垫付给浙江一家辣椒供应商的货款。当时陆成明接了一单大生意,要给市里新开的三家连锁卤味店供货,但资金紧张,便向李国强求助。李国强没多想,直接把钱转了过去。
“老李,你放心,月底就还你,利息我都算上!”陆成明当时拍着胸脯保证,脸上堆着笑,眼神诚恳得让人无法怀疑。
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陆成明的电话从“再等等”变成了“最近手头紧”,再到后来,干脆不接了。
李国强起初还耐心地等,心想朋友之间总有难处。可等到第三个月,他接到供应商的催款电话,才知道陆成明根本没有把货款结清。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他上门找人,却发现陆成明家大门紧锁,邻居说他们一家已经搬走,去向不明。
“搬走了?”李国强站在那扇铁门前,寒风灌进他的领口,冷得他打了个哆嗦。他掏出手机,翻出陆成明的号码,拨了过去——“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与愤怒。他不是没经历过生意上的波折,但从未想过,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会如此轻易地背弃承诺。
他决定走法律程序。
2015年3月,李国强向兴化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依法传唤陆成明,但对方始终未出庭。最终,法院依据李国强提供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和证人证言,判决陆成明偿还欠款12.8万元及利息。
判决书下来那天,李国强特意穿了件干净的衬衫,去法院领取。他把那张A4纸叠得整整齐齐,放进一个透明文件袋里,压在了家里的书桌玻璃板下。
“法律是公正的。”他对妻子说。
可公正的判决,并不等于执行的落实。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法院执行局对陆成明名下的财产进行了全面查控:银行账户余额为零,房产登记信息显示无房,车辆登记系统里也查不到任何记录。更令人不解的是,陆成明的手机号、身份证信息似乎也从社会系统中“蒸发”了。
执行法官赵志远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眼镜,做事严谨。他亲自带队去陆成明原住址调查,邻居们都说那家人“走得突然”,连水电费都没结清。
“这人,像是人间蒸发了。”赵志远在案卷上写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