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说女权道德判官。
儿子在幼儿园抢玩具,我被叫去学校。
班主任许老师当众指责:“男孩子就是有攻击性,这是性别原罪。”
其他妈妈们窃窃私语:“单亲爸爸果然教不好孩子。”
我忍气吞声道歉,换来变本加厉。
家长群曝光我“厌女”,公司收到举报信。
儿子被孤立,躲在厕所吃饭。
直到我发现许老师手机里的秘密聊天群。
那些精心编排的谎言,原来都是为了掩盖她自己的丑闻。
原来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
她想嫁给我,给她的吸血家庭当肥料包。
我接到许老师电话的时候,正在跟一个难缠的客户周旋。
电话那头,许老师的声音冷得能掉冰碴子:“是林序爸爸吗?请你立刻来幼儿园一趟。林序又抢小朋友玩具了,这次性质非常恶劣,对方家长很不满意。”
“又?”
我心里咯噔一下,上个月确实有过一次小摩擦,但儿子回家后委屈地说是他先拿到的,被另一个孩子硬抢了,当时也是不了了之。
我压下心里的烦躁,跟客户赔了笑脸,请了假,油门几乎踩到底,一路冲到了儿子所在的阳光幼儿园。
踏进中二班教室的那一刻,我就感觉气氛不对。
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中间是我儿子林序,小脸憋得通红,紧紧抱着一个金属质感的机器人玩具,那是他盼了好久,我熬夜加班才给他买的限量版生日礼物。
他对面,一个小胖子正扯着嗓子干嚎,一个穿着香奈儿套装的妈妈正轻言细语地哄着。
班主任许老师站在一旁,抱着手臂,眼神像刀子一样刮在我身上。
没等我开口询问具体情况,许老师先发制人,她没看我,反而弯下腰,指着林序怀里的机器人,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全班孩子和旁边几位还没离开的妈妈都听见。
“林序,你看,这就是你爸爸给你买的玩具。充满了攻击性的造型,冰冷的金属感,这就是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输出!男孩子就是被这种宣扬暴力和支配欲的玩具教坏的,潜移琮化地滋长你们的‘攻击性’,这几乎是你们与生俱来的‘性别原罪’!”
我脑子“嗡”的一声,差点以为自己幻听了。
一个幼儿园老师,当着这么多孩子的面,用“性别原罪”这种词来批判一个五岁孩子和他心爱的生日礼物?
我强忍着火气,试图解释:“许老师,这话是不是太重了?这只是个普通的机器人玩具,林序非常喜欢……”
“喜欢?”
许老师终于把目光转向我,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林先生,正是你们做家长的这种纵容和不加筛选,才让孩子从小就建立了错误的审美和价值观。你觉得这只是个玩具,但它传递的信号呢?力量、征服、冰冷的机械感,这难道不是父权审美对儿童纯洁心灵的一种荼毒吗?”
我被她这番“高论”砸得头晕眼花。
旁边那位香奈儿妈妈适时地插话,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飘进我耳朵里:“哎,所以说单亲爸爸带孩子就是不行,心思粗,根本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净买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其他几位妈妈也窃窃私语起来,目光在我和儿子身上扫来扫去,那眼神里的意味再明显不过——看吧,果然是这样,没妈的孩子就是没教养,单亲爸爸就是不会教。
那一瞬间,血直往我头上涌。我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了掌心。
我确实是个单亲爸爸。
我的妻子在林序四五个月大的时车祸离世了。
林序从小就没有感受过母爱,甚至是家庭的温暖,我父母离异早就不来往了。
这么多年都是我们父子两个一起生活。
我看着儿子,他低着头,把小脸埋在机器人冰冷的金属外壳上,肩膀微微发抖,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委屈。
我不能发火。为了儿子还能在这个班待下去,为了他不被彻底孤立,我必须忍。
我深吸一口气,把那口几乎要顶破喉咙的恶气硬生生咽了回去,喉咙里一片腥甜。我垂下眼睑,避开许老师那审视的目光,声音干涩地道歉:“对不起,许老师,是我考虑不周。我以后……不会再给他带这类玩具了。”
我的退让,没有换来丝毫缓和。
许老师脸上的表情甚至更冷了几分,她像是早就料到了我的反应,带着一种“看透了你就是这样人”的优越感,继续说道:“林先生,道歉不是目的。关键是你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问题所在。男孩子有攻击性,这是事实,但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原始的、野蛮的攻击性,引导向更文明、更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而不是像你这样,反而去强化它。”
她每一句话都像裹着纱布的棍子,打在人身上不响,却闷疼入骨。我除了点头,说“是,您说得对”,还能说什么?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像个父亲,像个正在被公开审判的罪人。
罪名是“厌女”、是“直男癌审美”、是“单亲爸爸的原罪”。
处理结果,是我儿子林序当着全班的面,向他根本就没抢的小胖子道了歉,并且那个他视若珍宝的机器人玩具,被勒令以后不准再带到幼儿园。
离开教室时,我感觉后背都快被那些目光戳穿了。
儿子跟在我身后,一路沉默。走到幼儿园大门口,他突然用力甩开我想牵他的手,抬起头,那双酷似他妈妈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怨恨和一种让我心寒的鄙夷。
“都怪你!”他带着哭腔喊道,“非要给我买这个破机器人!现在好了,全班都笑话我!许老师也讨厌我了!你让我丢死人了!”
我看着他那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小脸,所有想解释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原来在我儿子心里,我这个忍气吞声、当众受辱的父亲,才是让他蒙羞的根源。
就在我心灰意冷,准备带着这个“小白眼狼”离开时,许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序爸爸,请等一下。”
我僵硬地转过身。
许老师走了过来,脸上那种公事公办的冰冷稍微褪去了一点,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柔和?她看了看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的林序,又看向我,轻轻叹了口气。
“林先生,”她声音压低了些,“其实……我说那些话,也是为了你和孩子好。你别往心里去。”
我愣了一下,没明白她的意思。
她顿了顿,眼神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那里面似乎有种复杂的、让我极其不舒服的探究意味,然后才接着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总归没那么细心,很多事情考虑不到。以后……有什么困难,或者对孩子教育有什么困惑,可以多跟我沟通。”
说完,她甚至还对我露出了一个极淡的、近乎“宽容”的微笑,这才转身离开。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里非但没有一丝暖意,反而升起一股莫名的、冰冷的寒意。
为了我和孩子好?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因为常年加班、疏于打理而有些粗糙的手,再想想刚才在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只觉得荒谬又憋屈。
这他妈算怎么回事?
从幼儿园那场糟心的冲突回来,我和儿子陷入了冷战。
他把自己的小房间门摔得震天响,晚饭也没出来吃。我隔着门板能听见他压抑的抽泣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拧着,又酸又胀。我知道他委屈,可我的委屈又能跟谁说?当众被扣上“荼毒儿童”的帽子,被其他家长指指点点,最后还要在儿子怨恨的眼神里咽下所有苦水。
那天晚上,我手机亮了。是许老师发来的微信。
“林序爸爸,睡了吗?”
我心里一沉,以为儿子又在幼儿园惹了什么事。点开一看,后面跟着一句:“今天的事情,希望没有给你造成太大困扰。林序是个敏感的孩子,我们教育方式更需要讲究方法。”
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不知道该怎么回。讲方法?当众给我定罪就是她的方法?
最终,我还是回了句:“谢谢许老师,我知道了。”
我以为这就结束了。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从那天起,许老师找我的频率明显高了。一开始还只是在下午放学前后,发些“林序今天吃饭有点挑食”或者“午睡时和旁边小朋友说了几句话”这类不痛不痒的情况。
后来,时间越来越晚。八九点,甚至十点多,她的消息也会弹出来。
内容也开始变味了。
从“林序今天美术课画了爸爸,虽然线条简单,但能看出他对你的依赖”,慢慢变成了“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吧?又要工作又要顾家。”,再到“家里没个女人就是不行,很多事情你们男人考虑不到。林序的衣服好像有点小了,领口都磨边了。”
每次看到这种越界的话,我都觉得浑身不自在。我会客气而疏离地回复:“还好,习惯了。”“谢谢提醒,周末带他买新的。”
但她似乎完全感觉不到我的回避,依旧我行我素。这种“关心”像一层黏腻的油污,糊在我本就疲惫的生活上,甩不掉,擦不净。
更让我心惊的是儿子态度的变化。
他开始频繁地在我面前提起许老师。
“爸爸,许老师今天夸我聪明了!”
“许老师的手好软,她摸我的头了。”
“许老师说,她小时候也想有个我这样的儿子。”
起初我只是听着,偶尔附和两句。直到有一天,我因为他玩玩具后不收捡说了他几句,他居然仰着小脸,用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带着指责和优越感的表情看着我:“爸爸,许老师说你是直男癌晚期,脑子里都是老旧思想,需要被拯救。你要多听许老师的话,她懂的比你多多了。”
我当时就像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直男癌?需要被拯救?
一个幼儿园老师,对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评价他的父亲是“直男癌晚期”?
怒火瞬间顶到了天灵盖,我差点就想立刻打电话过去质问她。但看到儿子那双清澈却带着被蛊惑后盲信的眼睛,我硬生生忍住了。我不能在孩子面前失控,更不能让他觉得我在攻击他“信任”的老师。
这股邪火在我胸腔里左冲右突,找不到出口。
而许老师的操作,还在升级。
一天晚上,我忙完工作,打开几乎被遗忘的家长群,想看看有没有学校通知。结果,映入眼帘的就是许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链接——《单亲家庭如何避免孩子产生性格缺陷与性别认知障碍》。
我的血一下子凉了半截。
她紧接着在链接后面发了一段话:“各位家长,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尤其是单亲家庭,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发展不均衡。这就需要我们监护人拥有更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弥补家庭结构的不足,切勿固步自封,以免耽误孩子。”
这段话,没有指名道姓。但在我们中二班,谁不知道最近“风头正劲”的单亲爸爸就是我林琮?
果然,下面立刻跟了一连串的回复。
“许老师说得太对了![点赞]”
“许老师真是有心了,时刻关心着每一个孩子。”
“感谢许老师分享,已学习![抱拳]”
“许老师真是菩萨心肠,对某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这么上心。”
看着屏幕上那些刷屏的“赞美”和意有所指的“某些”,我坐在漆黑的客厅里,只觉得浑身发冷,手脚冰凉。我被公开处刑了,以一种被“关怀”包裹的方式,绑在了所有家长的目光焦点下,接受他们的怜悯、审视和无声的批判。
我死死捏着手机,指关节泛白。我想在群里质问,想反驳,想告诉她们我儿子很健康,我没有固步自封!可我能说什么?我的任何反驳,在许老师那番“政治正确”的言论和家长们一致的拥戴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像个小丑,坐实她所说的“固步自封”。
就在这种几乎令我窒息的憋闷中,许老师的私聊窗口又弹了出来。
“林序爸爸,看到群里的分享了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周末我正好有空,市中心新开了一个儿童探索馆,听说很不错。可以带你们父子一起去逛逛,我知道有些互动项目很适合父子共同参与,也能增进你和林序的感情。”
我看着这条信息,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带我儿子去?增进感情?在她刚刚在群里几乎指名道姓地批判了我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之后?
这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不,这甚至不是甜枣,这更像是一种施舍和进一步的掌控。她想要介入我的生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姿态。
我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打字回复:“谢谢许老师好意,不用了。周末我们已经有安排了。”
点击发送。
几乎是下一秒,我就看到家长群里,许老师分享了一个新的链接,没有附加任何文字。
那是一个公众号文章,标题赫然是——《警惕!不识好歹的单身男性,往往源于骨子里的自卑与傲慢》。
群内,短暂的寂静后,几个熟悉的 ID 开始出现。
“呃……许老师分享的这个也很有道理啊。”
“是啊是啊,有些人就是不懂得接受别人的善意。”
“可能也是性格使然吧,唉……”
我看着那条孤零零的链接和下面那些含沙射影的附和,一股凉气从脊椎骨窜上来。
这不可能是巧合。
我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疲惫和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工作上的压力,儿子的不理解,现在再加上这个阴魂不散、手段层出不穷的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