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超凡类涵盖:各类一级武道秘籍、一级冥想法、一级诡器制造图纸,以及辅助修炼的一级丹药等。

看起来似乎还行?

然而,当赢非发现一级商城的科技类物品后,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科技类商品有哪些?石矛、石盾、石斧……还有骨剑、粗制木弓、木棍、麻绳……甚至包括石矛制作图纸、麻绳制作图纸等。

赢非差点崩溃——这算什么科技?简直像从原始部落抢来的破烂!

但系统的解释很“合理”:一级领主对应石器文明,想要铜器、铁器或现代武器?先升级吧!

赢非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关闭科技类列表。短期内,别指望科技碾压了。

同样,超凡修行也受等级限制。一级领主只能购买最初阶的修炼资源和 ** 。

比如磁暴天仙体系,系统商城里仅能兑换到冥想境的修炼法门。

核爆人仙体系,只能获取气血境的锻体之术。

概念诡仙体系,则限定在一级诡器的制作图谱。

这些初级超凡 ** 与器物能有多大用处?

冥想境的 ** 或许能改善睡眠质量。

气血境的锻体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食欲。

至于一级诡仙器物?

且不说需要长期收集生灵供奉。

即便炼制成功,最多让人短暂精神恍惚,产生些许幻听幻觉。

如此"强大"的武器,

用来吓唬小孩倒是挺合适。

当了解到一级领主的实际能力后,

赢非彻底心灰意冷。

这破系统究竟有何用?

说好的弹指灭星域,拳碎烈阳呢?

按系统这套规则,

就算统一整个蓝星,

恐怕也换不来完整的三大体系传承,

更别提什么长生不老了。

到头来全是空头支票!

赢非心态彻底崩了。

显然,

领主等级与商城的权限限制,

对他极为不利。

可惜为时已晚。

早知如此,

他定会选择前期就能延寿的超凡体系,

而非过分看重资源需求与发展潜力。

但系统不会给他重选的机会。

如今再懊悔,

也只能认命。

必须尽快提升领地等级,才能找到突破口!

(领主等级对应的文明阶段:一级石器时代,二级青铜时代, ** 铁器时代,四级地表文明,五级行星文明,六级星系文明,七级星域文明。)

秦王政二十六年,五月初九。

天色微明,朝阳未升。

咸阳城南,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

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悄然出城,向南进发。

战车隆隆,长矛如林,骑兵护卫两侧……

士兵们全副武装,沉默前行。

青铜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冽寒芒。

肃杀之气弥漫天地!

赢非坐在四驾马车上,回望逐渐远去的咸阳城,心绪难平。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尽管始皇帝旨意命他明年五月与李姝完婚,但世事难料。

此行南下百越,即便准备充分,胜券在握,也不敢保证来年能如期返回。

“唉!”

赢非轻叹一声,放下车帘,目光落在案几上的丝帕。

帕角绣着两只歪歪扭扭的野鸭,旁边还有个“姝”字。

“这绣工……”

他嘴角微扬,仔细折好手帕收进系统空间。

这是昨夜未婚妻差人送来的信物,万万遗失不得。

否则再见时,怕是要挨棍子了。

赢非轻笑。

自穿越初日匆匆一瞥后,再未与她相逢。

两人之间仅有始皇帝的赐婚之缘,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往来。

然而,这种被人惦念的滋味,着实令人心生暖意。

或许,这是此生第一个牵挂他的人?

赢非心中泛起一丝不确定的思绪。

……

咸阳,章台宫。

“赵高,如今何时了?老四可曾出城?”

始皇帝搁下手中竹简,望向殿外渐亮的天色,低声问道。

赢非的离去,自然瞒不过始皇帝的眼睛。

若无咸阳宫的诏令,城门岂会轻易开启?更何况此行还调遣了一千精锐与两千更卒。

精锐自是大秦正规军中的佼佼者,而更卒则是征调服役的劳力,专司粮草转运、土木修筑等杂务。

古时大军出征,随行的劳役往往倍于战兵之数。

“禀陛下,已近食时。据守城将领报,四公子的车驾于日出时分离城,此刻应至卫城一带。”

赵高躬身应答,语气谨慎。

秦时计时之法,与后世十二时辰相类,却另有称谓:鸡鸣、平旦、日出、食时、莫时、日中、日失、下市、舂日、牛羊入、黄昏、人定。

日出为卯时,食时乃辰时。

赢非离城已过一个时辰。

至于赵高能推断其行踪,倒也寻常——秦时尚无骑兵建制,行军皆赖步卒与车马。

一日行进百里已属极速。

若再计及道路崎岖、辎重粮草运输等限制,寻常大军行军速度约莫一日三十里,此乃兵书明载之理。

赵高据此推算赢非离城时日,轻易便知其所行里程。

“已近食时?”

始皇闻言,瞥了眼案头堆积如山的竹简,目光投向章台宫外,神情渺远,似有所思。

“备驾,寡 ** 往演武场。”

昨夜赢非辞别时,曾献养生拳法一部,言其可强筋骨、固元气、解疲乏云云。

对此,始皇未置可否。

大秦囊括四海,藏书浩渺,诸子百家武技典籍不计其数,此类拳法不下百种。

故虽口头应允习练,实则未甚留心。

然今日爱子远行,心绪纷杂,暂难理政,忽忆此拳,欲试之以遣忧思。

始皇亦怀隐忧。

虽六国既灭,天下一统,然欲使六国遗民归心,实非易事。

章台宫中奏牍如山,十之 ** 皆关六国故地治理之难。

“当速行‘大同于秦’之策。”

车驾内,始皇阖目沉吟,决意已定——

车轨同制,文字同形,伦理同序,疆域同辖,度量同准,律法同章。

若不能同于秦……

便令其湮灭无存!

古代军队行进之艰难,远超戏文描绘的恢弘场面。

身披数十斤铁甲,手握沉甸甸的兵刃,再背负口粮行囊,单是这份重量就令人步履维艰。彼时大秦驰道尚未贯通天下,城邑间多是泥泞小径,甚或需劈开荒草野林方能通过。

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这般境况下,莫说寻常步卒,就连乘着马车、备受照拂的赢非也觉煎熬。未经减震的马车颠簸摇晃,比之后世颠簸的公交更教人头晕目眩。

行军途中饮食起居,与咸阳城的优渥生活判若云泥。昔日尚能享用肉羹炙肉、稻米饭食,卧榻宽软;而今逢着阴雨,只能啃咬干硬肉脯粟饼,蜷在漏雨的马车里入眠。这般苦楚,较之荒野求生更为难熬。

所幸赢非终究是受封越王的公子,纵使随军跋涉,待遇仍远胜寻常士卒。

最遭罪的还是那些普通士兵和征来的农夫。

他们不仅要扛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武器和行囊徒步赶路,吃住条件更是艰苦到难以形容。

肉汤、肉干、粟饼、大米?

这些想都别想。

普通士兵绝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行军锅盔。

这种锅盔可不是后世的美味小吃,而是用粗粟米面、碾得粗糙的麦粒、野菜、树皮草根和粗盐混在一起做成的。

又大又硬的锅盔背在身上,硬得甚至能当盾牌用。

啃一口锅盔,再灌一碗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粟米粥。

这就是大秦普通士兵和百姓的主要口粮。

别问为什么不吃面粉蒸的馒头或大米饭。

因为在这个年代,别说馒头了,连面粉都没有。

只有带着麦麸的粗碎麦粒,吃下去胀肚子还不舒服。

所以秦朝时的小麦,通常被百姓当成次等粮食,实在没辙了才吃。

直到西汉年间,复合磨盘出现后,面粉才真正问世,小麦也取代粟米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至于大米?

虽然南方广泛种植水稻,但脱壳困难,在北方就成了贵族专享,普通百姓哪吃得起。

一路随军的所见所闻,让赢非深受震动。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时代,他才明白——

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是书本上冰冷的几行字,也不是后世文人的吹捧歌颂,而是眼前这活生生的世间百态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缓缓前行的马车里,赢非低声念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心绪翻涌。

尽管他知道,此时的阿房宫尚未动工。

骊山皇陵工程早已动工,新近开工的秦长城与即将开建的驰道,让赢非心头压着千钧重担。

史载大秦鼎盛时人口不过两千万之数。

这数字里还混杂着逃亡的流民与黑户。

官府册籍上登记的子民,仅一千五百万有余。

可就在这一千五百万人中,披甲执锐者竟逾百万之众。

骊山陵墓又抽走七十万壮丁。

长城脚下聚集着百万役夫。

三十万民夫正被驱赶往驰道工地。

这尚且未计入战时调发的后备卒、转运粮草的苦力,以及其他宫室营建的徭役。

细算下来——

大秦疆域内,几乎每户男丁都在军营或工地。

五人中必有一人被迫离家服役。

田垄间只剩佝偻老妪与垂髫稚子。

而这仅是黔首要承受的"役"!

除却徭役,百姓还需缴纳沉重的田赋。

秦时税赋之苛远超后世,十斗粮须纳两斗。

这年月的耕种不比后世,没有高产稻种、优质麦种,更无化肥与精耕之法。

膏腴之地,亩产不过两石出头。

一石折三十公斤,即六十斤整。

算来一户耕十亩良田,年景好时仅得六百余斤粮。

纳完税赋——

余粮不足五百斤。

若再留出来岁粮种,能入口的不过四百斤光景。

区区四百斤粮,如何养活阖家老小?

放在后世——

怕是连一人果腹都难,遑论全家度日。

更何况——

寻常庶民,哪来十亩沃土?

他们除了填饱肚子,还需要哪些开支?

像衣物、盐巴、锅碗瓢盆这些日常用度。

哪样都省不下来。

从前赢非翻阅史册、品读演义时,对这些还没什么真切体会。

直到亲身踏入这个时代。

亲眼目睹黎民百姓的日常。

他才深切体会到这个世道的艰难。

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历朝历代的平头百姓也不至于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