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更新时间:2025-11-13 03:03:30

京城秋意正浓,香山红叶层林尽染。

一场名为“新时代·新丝路”的中外高级别文化交流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最富盛名的芳菲苑拉开帷幕。

巨大的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各国使节、文化官员、顶尖学者济济一堂,空气里浮动着不同语言的低语、高级香水的暗涌,以及名为“机遇”的无形电流。

林晚站在会场侧翼的阴影里,深吸一口气。

米白色羊绒套裙完美勾勒身形,珍珠耳坠低调温润,妆容精致得一丝不苟,恰到好处地遮掩了眼底所有的疲惫与过往。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依附男人、在修罗场里挣扎求生的金丝雀。

她的手中,握着一份被她翻烂、几乎能倒背如流的流程稿和嘉宾名单。

名单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每一位重要人物的背景、喜好、著作成就、甚至近期关注点。

这是她进入这个顶级圈层唯一的、也是倾尽全力的敲门砖。

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国学泰斗正在做主旨演讲,台下掌声雷动。

林晚的目光快速扫过全场,精准地定位着名单上那些闪烁着权力与资本光芒的名字。

当轮到她那短暂的“青年文化交流大使经验分享”环节时(原本只是赵怀山秘书用来安置她的虚衔),她从容地走上台。

灯光落下。

她没有照本宣科。

她结合自己被迫卷入权力旋涡、在夹缝中求生的真实经历(当然,经过了精心的粉饰和升华),以极其巧妙的方式,阐述了理解异质文化、在碰撞中寻求共识的重要性。

语言流畅,姿态落落大方,带着一种历经淬炼后的沉稳和洞见。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几张熟悉的面孔——

几位曾在论坛筹备期有过接触、此刻对她流露出些许赞许的官员和学者。

她甚至捕捉到坐在角落的陈铮秘书极其短暂地对她点了点头。

短短十分钟的发言,结束在恰到好处的掌声中。

走下台时,她能感觉到几道目光变得不同,不再是纯粹的审视或玩味,而是掺杂了认可和兴趣。

接下来的活动,林晚如同一尾终于找准水域的鱼,灵活而高效地游弋其中。

她端着香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需要“润滑”的交流环节,凭借着提前做足的功课,与某位对东方哲学颇有兴趣的欧洲大使夫人相谈甚欢;

她敏锐地捕捉到一位国内顶级风投机构负责人对某一小众文化保护项目的兴趣,不动声色地提供了关键信息;

她甚至凭借流利的英语和得体的谈吐,为一位陷入翻译困境的非洲文化部长解了围。

人脉的丝线,在她周旋间悄然织就。

名片如雪片般落入她精致的手包里,每一张都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可能。

这场原本只是她逃生跳板的“安置”,在她精准的定位和不懈的努力下,变成了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论坛闭幕晚宴的觥筹交错中,林晚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灯火璀璨的京城。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掌控感”的东西,在她心底悄然滋生。

会场里的喧嚣仿佛被隔开了一层玻璃,她脑中清晰浮现的不是灯红酒绿,而是昨天刚刚分析过的几只潜力股K线图,是那位风投负责人无意间透露的某个政策风口,甚至是一位相谈甚欢的官太太随口提及的、关于高端酒店市场的巨大空缺……

视野一旦打开,遍地皆是黄金。

离开钓鱼台国宾馆时,林晚没有坐上周正廉早早派来的车。

她独自叫了辆出租,报出了一个陌生的证券公司地址。

论坛带给她的,不仅是几张名片,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

她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分析、筛选。凭借着在论坛上建立的初步信任和敏锐的判断力,她将手头周正廉这些年陆续给她的、以及自己悄悄积攒的私房钱,精准地投入了几个由内线消息(当然经过了她的交叉验证)指向的潜力股和即将迎来政策利好的板块。

她不再是那个只懂得依附男人的菟丝花,而是冷静、理智、甚至带着一丝狠劲的操盘手。

财富如同滚雪球般迅速积累。

周正廉察觉到她的变化,只当她是在为那个“赵部长秘书”的差事尽心尽力,甚至有些沾沾自喜于她的“上进”,物质上也更加大方。

然而,当林晚在一次小型私人聚会上,平静地向那位在论坛上结识、娘家背景深厚、自身也颇有商业头脑的李太太提出共同投资一家定位高端的五星级酒店的构想时,周正廉才真正意识到,他豢养的金丝雀,羽翼已经丰满到了何等程度。

“地段我看中了东三环那块地,虽然现在看着偏,但地铁规划年底公布,潜力巨大。设计团队我联系了新加坡那位拿过普利兹克奖的……”

林晚拿着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侃侃而谈,眼神锐利而自信,与李太太分析着市场定位、客群潜力和运营模式,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那份从容和笃定,是周正廉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

李太太被打动了。

林晚用论坛建立的信誉、展现的能力和清晰的蓝图说服了她。资金、人脉、执行力迅速到位。

顶级的设计团队、顶级的施工方、顶级的品牌管理集团……

项目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当那座融合了东方意境与现代奢华的玻璃幕墙大厦在寸土寸金的东三环拔地而起,成为京城新贵趋之若鹜的地标时,林晚早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真正的财富自由。

站在顶层总统套房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属于自己的庞大产业和流动的璀璨星河,林晚的心境前所未有的平静开阔。

她再也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患得患失、将命运寄托在男人感情上的女人了。

只剩下最后一个羁绊需要斩断——

周正廉。

她思索良久,一个计划在心底成形。

她主动出击,在某个慈善晚宴上“偶遇”苏曼。

她故意用一种苏曼无法忍受的、云淡风轻又带着一丝怜悯的姿态,谈及她和周正廉的“感情稳定”,甚至“不经意”流露出对苏曼独守空闺的“同情”。

林晚太了解苏曼了,了解她的骄傲、她的嫉妒、她对周正廉病态的占有欲。

几句看似无心的话,如同火星落入沸油。

苏曼果然暴怒!

她不顾形象地当场发作,尖利的斥骂声引来全场侧目。

林晚却只是微微蹙眉,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几分无辜和委屈,在众人或同情或看戏的目光中,黯然离场。

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

苏曼的怒火如同火山爆发,直冲周正廉!

她不仅砸了周正廉办公室,更是直接闹到了她哥哥苏振国面前!

苏振国如今又面临一个关键晋升关口,正需要周正廉在发改委系统内的全力配合运作资源。

苏曼这一闹,等于彻底撕破了脸皮!

周正廉焦头烂额!

一边是仕途倚仗的大舅哥施加的巨大压力,一边是苏曼歇斯底里的哭闹和威胁。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林晚的存在,成了他仕途上最大的、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

他不得不暂时冷却与林晚的关系。

电话越来越少,见面更是能避则避。

每次见面,他都显得疲惫不堪,眼神闪烁,言语间充满了无奈和安抚,却不再有往日的亲昵和掌控。

林晚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在一个周正廉例行公事般来探望她、言语敷衍的夜晚,她精心准备了烛光晚餐。

摇曳的烛光下,她没有质问,没有哭闹,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在论坛上如何努力争取认可,如何小心翼翼地维护这段关系,如何体谅他的难处……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哽咽,眼圈恰到好处地泛红,眼神里充满了被深深伤害后绝望的破碎感。

“……正廉,”她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声音带着心碎欲绝的颤抖,

“我知道你难,我知道苏参谋长那边……我不能再拖累你了。看到你这么累,看到你因为我……被苏曼姐那样闹,我真的……好心疼,也好害怕……”

她捂住脸,肩膀无助地耸动,

“我们……分开吧。就当……放过彼此。”

她的表演炉火纯青。

将一个深爱男人却不得不忍痛放手、只为成全对方的痴情女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巨大的愧疚感和如释重负感瞬间淹没了本就心力交瘁的周正廉。

他看着她伤心欲绝的样子,想起她曾经的依赖和“付出”,心中五味杂陈。

他试图挽留,但林晚的态度极其“坚决”,只是流泪摇头。

最终,在一场充满“悲伤不舍”气氛的告别仪式后(当然,林晚用充分的“证据”表明自己从未觊觎过他任何财产),两人和平“分手”。

一套位于市中心的高级公寓,一笔数额可观的“补偿金”(对如今的林晚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成了这段依附关系最后的句点。

彻底摆脱周正廉的那天,林晚亲手将那套曾经象征着金丝雀身份的顶层公寓钥匙交给了中介。

她搬进了自己名下、安保措施顶级的新居。

站在新家的阳台上,看着窗外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观,呼吸着自由而清冷的空气,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和解脱。

她开始真正为自己而活。

打理酒店生意,盯着股票账户,学习品鉴红酒,甚至报了个飞行驾照班……

日子忙碌而充实。

财富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自由,更是精神上的独立和强大。

偶尔在财经新闻上看到周正廉的消息,她心中已无波澜,如同看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只是,夜深人静,当她泡在宽大的按摩浴缸里,任由温热的水流包裹疲惫的身体时,某些记忆碎片会毫无征兆地浮现。

那个男人冷硬如刀刻的侧脸。

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能洞穿灵魂的眼眸。

他那带着薄茧的手指拂过她脸颊的触感。

还有……

林晚脸颊泛起微红。

她伸出手,指尖缓缓抚过自己光洁细腻的脚踝。

仿佛那里还残留着那晚被他蹲下身握住、亲手为她穿上高跟鞋时的灼热触感。

悸动,如同最醇的酒,后劲十足。

她将脸埋进温热的水中,咕噜噜冒出一串气泡,嘴角却在无人看见的水下,勾起一丝混合着羞涩与自嘲的、少女般梦幻的弧度。

赵怀山……

那个名字,连同那个冰冷如山岳的身影,成了她彻底独立的人生里,一抹遥远、危险、却带着致命吸引力的禁忌烙印。

偶尔想起,心头依旧会泛起涟漪,无关依赖,只关乎那段惊心动魄的记忆本身,如同夜空里最耀眼也最寒冷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