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更新时间:2025-11-14 21:50:30

从傅家回来的路上,陈暮晓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傅家的精致、傅母的优雅温柔、傅父不动声色的威严和对“律师世家”路径的笃定,都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她脑海中反复浮现。那是一种与她从小生长的环境截然不同的世界,光鲜,却也带着无形的重量。她不由得想起傅瑾瑜在那种氛围下略显沉默的侧脸,心里泛起一丝细微的疼。

一周的时间在期待与些许的不安中溜走。周六傍晚,天色将暗未暗,夏日的余热尚未散尽,空气中飘浮着晚饭后家家户户传来的生活气息。陈暮晓家里早早地就开始准备。陈母系着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碎花围裙,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锅里炖着红烧肉的浓香飘满了整个小小的客厅。陈父则难得地没有看他的交通新闻,拿着块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抹抹,连电视机柜角落的灰尘都没放过。

“晓晓,你看看你房间还有没有乱放的东西,收拾一下!”陈母从厨房探出头来喊道。

“知道啦妈!”陈暮晓应着,其实她的书桌早就收拾得整整齐齐。她自己也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白色T恤和浅色牛仔裤,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看起来清爽又带着点紧张。

窗台上的老式电扇左右摇着头,发出有规律的嗡嗡声,驱散着室内的闷热。这套两居室的老房子,家具简单,却处处透着温馨和生活气息。墙上挂着陈暮晓从小到大的奖状,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三个人笑得眼睛弯弯。

门铃响起的时候,陈暮晓的心跳猛地加速。她深吸一口气,快步走过去开门。

傅瑾瑜站在门外。他今天穿得很简单,一件干净的浅灰色短袖衬衫,搭配深色休闲裤,手里同样提着一个果篮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点心。比起上周去他家的正式感,他今天的打扮更显随意,但那份清俊挺拔的气质依旧出众。

“来了?快进来!”陈暮晓侧身让他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陈母闻声也从厨房擦着手走出来,脸上堆满了热情又略带局促的笑容:“哎呀,小傅来了!快请进快请进!外面热吧?”

“阿姨好,叔叔好。”傅瑾瑜礼貌地微微躬身问好,将手里的礼物递上,“一点心意,打扰了。”

“你看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客气了!”陈母连忙接过,语气里带着嗔怪,但眼角的笑意更深了,“快坐快坐!老陈,给小傅倒杯水!”

陈父从沙发上站起来,他身材不算高大,常年的货运工作让他皮肤黝黑,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但眼神很亮,透着朴实和爽朗。他笑着招呼傅瑾瑜:“小傅同学,别客气,坐!就当自己家一样!”他拿起桌上的凉水壶,给傅瑾瑜倒了杯水,动作略显笨拙,却透着真诚。

傅瑾瑜在沙发上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规整地放在膝盖上,虽然努力显得自然,但还是能看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与他上周在自己家那种游刃有余的状态截然不同。

陈暮晓挨着他坐下,偷偷碰了碰他的手背,示意他放松。傅瑾瑜侧头看了她一眼,紧绷的下颌线微微松弛了一些。

“小傅,听晓晓说,你的分数够考上北大了?真是了不起!”陈父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语气里满是赞赏和羡慕,“法学院,以后可是要当大律师的!”

“叔叔过奖了,只是运气好。”傅瑾瑜谦虚地回答,语气诚恳。

“这可不是运气,是实力!”陈父摆摆手,“晓晓能跟你这样的同学做朋友,我们高兴!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他的话朴实无华,却带着对女儿同学最直接的认可和期望。

陈母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从厨房出来,放在茶几上:“来来,小傅,吃西瓜,解解暑!家里没什么好东西,你别见怪啊。”

“阿姨您太客气了,这样已经很好了。”傅瑾瑜连忙道谢,拿起一小块西瓜,吃相斯文。

陈暮晓看着父母热情又略带小心翼翼的样子,心里既温暖又有点酸涩。她知道,父母是怕自己家条件普通,会让傅瑾瑜不习惯。她拿起一块西瓜,塞到傅瑾瑜手里:“快吃,我妈挑的西瓜可甜了!”

傅瑾瑜接过,咬了一口,点点头:“嗯,很甜。”

气氛在西瓜的清甜中渐渐融洽起来。陈父开始讲他跑长途货运时遇到的趣事,比如在西北公路上遇到罕见的野骆驼群,在南方小镇差点被当成骗子……他的讲述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和一点点江湖气,绘声绘色,逗得陈暮晓咯咯直笑。傅瑾瑜安静地听着,偶尔也会因为某个有趣的细节而露出淡淡的笑容,他听得很认真,不像在自己家时那种出于礼貌的倾听。

陈母则更关心他们的生活,问傅瑾瑜大学准备得怎么样了,去北方适不适应那边的饮食,叮嘱他出门在外要注意身体。她的关心琐碎而温暖,像每个普通的母亲一样。

“小傅啊,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聊了一会儿,陈母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傅瑾瑜停顿了一下,语气平稳地回答:“我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大学老师。”

“哦哦,都是文化人,真好真好。”陈母连连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但很快又被笑容掩盖,“那你们家……对以后肯定都有很好的规划了。”

这话问得委婉,但意思很明显。陈暮晓的心提了一下,看向傅瑾瑜。

傅瑾瑜的目光与陈暮晓交汇了一瞬,然后看向陈母,语气依旧平静:“父母是有些期望,但主要还是看我自己选择。”他没有过多展开,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没有否认家庭的规划,也保留了自己的空间。

陈母笑了笑,没再追问,转而说起陈暮晓小时候的糗事,比如把墨水打翻在床上,学骑车摔得膝盖流血却硬是不哭……陈暮晓羞得满脸通红,跺着脚抗议:“妈!你说这些干嘛呀!”

傅瑾瑜听着,看着陈暮晓娇嗔的样子,眼底的笑意加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放松的笑意。陈暮晓偷偷瞄他,发现他此刻的状态,比在傅家那个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要自在得多。他挺拔的脊背微微靠在沙发背上,不再是那种时刻紧绷的姿态。

晚饭准备好了,菜式远不如傅家精致,但分量十足,透着家常的烟火气:红烧肉油光锃亮,清蒸鱼鲜嫩可口,蒜蓉青菜碧绿诱人,还有一大碗冬瓜排骨汤。四人围坐在不大的餐桌旁,老电扇还在不知疲倦地转着。

“小傅,别客气,多吃点!尝尝阿姨的手艺!”陈母不停地给傅瑾瑜夹菜,很快他的碗里就堆成了小山。

“谢谢阿姨,我自己来就好。”傅瑾瑜有些不好意思,但并没有推辞,吃得很认真。

“味道怎么样?合口味吗?”陈母期待地问。

“很好吃,阿姨。”傅瑾瑜点头,语气真诚,“比外面的餐馆做得还好。”这话逗得陈母眉开眼笑。

陈父开了两瓶啤酒,给自己和傅瑾瑜各倒了一杯:“来,小傅,陪叔叔喝一杯!庆祝你们金榜题名!”

傅瑾瑜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接过酒杯:“谢谢叔叔。”

“爸,他不太会喝酒……”陈暮晓有些担心。

“没事儿,就一杯!男人嘛!”陈父哈哈笑着,和傅瑾瑜碰了杯。傅瑾瑜抿了一小口,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还是很给面子地咽了下去。陈暮晓看着他微皱的眉头,忍不住想笑。

饭桌上的话题更加随意。陈父聊起当年和陈母结婚时,家里条件不好,两人怎么一起努力攒钱买房;聊他跑车虽然辛苦,但看着晓晓一天天长大,考上好大学,觉得一切都值了。陈母则念叨着陈暮晓小时候身体弱,总是生病,他们怎么半夜抱着去医院……这些琐碎而真实的往事,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情。

傅瑾瑜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问一两个问题。他没有分享太多关于自己家庭的事情,但陈暮晓能感觉到,他并不是排斥,而是在用一种谨慎而尊重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与他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围。他的目光扫过墙上泛黄的全家福,掠过厨房门口那条旧围裙,最后落在身边女孩带着娇嗔和幸福笑容的脸上,眼神变得异常柔和。

晚饭后,陈母坚决不让傅瑾瑜帮忙收拾,催着陈暮晓带他去阳台凉快凉快。老房子的阳台不大,摆着几盆绿萝,晚风吹来,带着楼下栀子花的香气,比空调舒服得多。

两人并肩靠在阳台栏杆上,看着远处城市的点点灯火。夜色温柔,隔绝了室内的喧嚣。

“怎么样?我爸妈……有点太热情了吧?”陈暮晓侧头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傅瑾瑜摇摇头,夜色中,他的侧脸轮廓显得格外清晰:“没有。很好。”他顿了顿,补充道,“很温暖。”

这两个字,他说得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陈暮晓明白他的意思。这种毫无距离感、充满烟火气的温暖,或许正是他那充斥着规矩和期望的家庭里所缺少的。

“你爸爸讲的跑车故事,很有趣。”傅瑾瑜又说了一句。

“是吧?我爸可能说了!”陈暮晓笑起来,“他就是个大老粗,但人特别好。”

“嗯,能看出来。”傅瑾瑜的目光望向远方,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说,“和我爸……很不一样。”

这句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或许是一点点羡慕?陈暮晓的心软了一下。她没有追问,只是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传递着无声的理解。

这时,陈母端着一盘洗好的葡萄走出来:“来来,阳台凉快,吃点水果!晓晓,照顾好小傅啊!”

“知道啦妈!”

陈母放下水果,又叮嘱了几句,才笑着回了客厅。阳台上又只剩下他们两人。夏夜的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他们吃着清甜的葡萄,看着夜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大学,聊着未来的城市,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没有刻意的寻找话题,气氛自然而舒适。

傅瑾瑜放松地倚着栏杆,偶尔转头看陈暮晓时,眼神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和惬意。在这里,他仿佛卸下了某种沉重的铠甲,只是一个十八岁的、沉浸在初恋甜蜜中的普通少年。

陈暮晓看着他在月光下柔和的眉眼,心里充满了踏实和幸福。她知道,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南北距离,还有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但此刻,在这个夏夜闷热却温馨的家里,在老电扇的嗡嗡声中,在父母朴实无华的关爱里,她相信,真诚和心意,能够跨越很多很多东西。

时间不早,傅瑾瑜起身告辞。陈父陈母一直送到门口,再三叮嘱他常来玩。

“叔叔阿姨再见,今天打扰了。”傅瑾瑜礼貌地道别。

“不打扰不打扰!路上小心啊!”陈母挥着手。

陈暮晓送他下楼。走到楼道口,傅瑾瑜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路灯的光线昏暗,他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今天,我很开心。”他看着她说,语气认真。

“我也是。”陈暮晓仰头看着他,嘴角弯起。

傅瑾瑜伸出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力道温暖而坚定:“下周,去看电影?”

“好。”陈暮晓点头,心里甜丝丝的。

看着他走远,背影消失在夜色中,陈暮晓才转身上楼。回到家里,父母还在客厅等着她。

“小傅这孩子,真不错,稳重,有礼貌。”陈母评价道,语气里是满意的。

“嗯,是好孩子。”陈父也点头,但随即又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就是……他们家那个条件,晓晓,以后……”

“爸!”陈暮晓打断父亲的话,语气坚定,“你们别想那么多。他人好,对我也好,这就够了。”

陈父陈母对视一眼,没再说什么。但陈暮晓能读懂父母眼中的忧虑。她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靠在门板上。窗外,老电扇还在嗡嗡作响。她知道前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此刻,心里却被那个少年留下的温暖和那句“很温暖”的评价,填得满满的,充满了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