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丫头,此事无需你过问!”
“私掘地道,形同叛逆,这次恐怕朕要失去一个儿子了!”
朱元璋语气低沉,眼中含泪,但话中的决然之意,任何人都听得出来。
他疼爱儿子不假,以往朱橚惹是生非,朱元璋虽怒,却终因血脉亲情而宽恕。
可这一次,事情太大了。
若不严惩,必将动摇国本。
** 家无小事,即便朱元璋再想护子,也不得不下此狠手。
“走吧!”
朱元璋不愿留下徒增伤感,率先迈步向外走去。
马皇后与太子朱标对视一眼,紧随其后。
徐达起身,朝女儿使了个眼色,却发现她神色挣扎,满面纠结。
“陛下赐婚于妙云……”
“可陛下又要杀妙云的夫君,那妙云唯有随夫守寡了!”
徐妙云突然跪下,重重叩首。
朱元璋行至门前,闻言猛然止步,震惊回首。
“徐家丫头,此言何意?”
“妙云的意思是,皇上让妙云选一位夫君——妙云的选择,就是吴王朱橚!”
“什么?!”
“什么?!”
上至帝后、太子朱标,下至徐达,皆被徐妙云这番话震住。
她竟选那个混世魔王?
徐妙云疯了不成?
“丫头,胡言乱语!还不快住口!”
徐达急忙喝止。
马皇后身为女子,却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妙云,莫非那畜生对你已……”
朱元璋、太子朱标和徐达皆睁大双眼,紧盯着徐妙云。
难道她的清白已被朱橚玷污?
徐妙云双颊微红,低声答道:
“吴王殿下并未识破妙云是女子之身,并非娘娘所想那般。”
"妙云蒙受皇恩,陛下愿为妙云赐婚!"
"承蒙皇后娘娘厚爱,允妙云入宫自选夫婿!"
"妙云选定吴王,非因他对妙云有何特别,实觉吴王实乃良配!"
"女儿,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
徐达听闻女儿之言,几欲发狂。
满朝俊杰不选,偏要挑中那个混世魔王朱橚?
莫说那纨绔的品性,单是那些大逆不道的行径,就注定前程尽毁。
这分明是自跳火坑!
徐妙云对父亲的劝阻置若罔闻。
她直视朱元璋道:
"陛下容禀,其实您未必真正了解吴王。
"
"在妙云看来,燕王与晋王加在一起,也不及吴王万一!"
天子一家闻言俱惊。
014 揭开朱橚的面纱,番薯立功
帝后与太子神色复杂地望着徐妙云。
那句"燕晋二王不及吴王"的评价,令他们百味陈杂。
倒非真觉得朱橚胜过两位兄长——燕王虽顽劣,晋王虽暴戾,但其才干老朱心知肚明。
即便同样疼爱幼子,若说他强过燕王...
连朱标与马皇后都难以苟同。
跪伏在地的徐妙云神色倔强,反叫马皇后心生怜惜。
"妙云是个好孩子,可惜老五没这个福分。
"
"孩子何必替那孽障遮掩?他什么样哀家不清楚?"
"这逆子从小到大,除了惹是生非还会什么?"
"命他读书,一窍不通!"
"溜出宫胡闹倒是头名!"
"生了副结实身板,朕原想着文不成武就,去军中历练总可以吧?"
"结果拉不开弓!"
"骑不稳马!"
"见点血腥就吓得哆嗦,你说燕王不如他?荒唐!"
朱元璋越说越恼。
他平生最重骨肉亲情,即便老五如此不堪,仍盼其成器。
可该使的劲儿都使了,这小子确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怨不得老朱这般评价。
徐妙云听罢掩唇轻笑。
这般行事倒很符合吴王作风。
但她万分确信,这必是朱橚伪装。
"陛下可曾想过,吴王殿下或许是在韬光养晦?"
“啊!”
朱皇帝、马皇后、太子朱标和徐达全都愣在原地。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朱橚竟会装疯卖傻,他究竟有何图谋?
“丫头,你说说看!”
朱元璋的怒火稍稍平息,被徐妙云勾起了兴趣。
徐妙云起身道:“请陛下、娘娘和太子稍候片刻。”
“妙云想为陛下做一道菜。”
“做菜?”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徐妙云却已转身走向朱橚的菜地,摘下了几颗红艳艳的陌生果子,又从土里挖出几个番薯。
她的举动让所有人一头雾水,但她并未解释。
很快,厨房里飘来香气。
徐妙云端出一盘菜肴:“请陛下尝尝?”
“这东西能吃吗?”
朱元璋盯着盘中红彤彤的炒蛋,有些迟疑。
徐妙云先试吃了一口。
众人见状,纷纷举起筷子。
“好吃!”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异口同声。
酸甜鲜香的滋味让他们停不下筷,转眼间盘子便见了底。
朱元璋意犹未尽:“这般滋味,比宫里的山珍海味更胜一筹!丫头,这究竟是什么?”
“回陛下,此物名唤番茄,乃番邦商队带来的种子。
吴王殿下亲手培育,才种出这等佳品。”
“往来胡商虽多,可曾有谁像吴王这般心细,为我大明带回这等宝物?”
徐妙云反问。
朱元璋沉吟不语。
老五这事做得不错,但仍不足以说明什么。
“若仅是如此,恐怕还不够。”
皇帝沉声道。
“陛下莫急,烤番薯马上就好。”
徐妙云早料到此节,转身拨弄起灶膛里的炭火。
很快找出几个黑魆魆的东西,这是方才朱橚闲聊时教她的烤番薯方法。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和徐达,望着徐妙云取出这些乌黑的块茎。
莫非这就是她的新花样?
番茄炒蛋尚可理解,
但这焦黑之物也能登大雅之堂?
当徐妙云剥开烤焦的外皮,
一股独特的甜香瞬间萦绕殿内。
"此物乃吴王从西域商人处所得,名曰番薯。
"
"请诸位品尝。
"
众人依言取食。
"竟有甘甜滋味!"
"香甜可口!"
"似乎能充饥!"
"陛下,此乃祥瑞啊!"
除却太子朱标,在座皆是寒门出身。
番薯带给他们的震撼,远胜番茄。
历经饥馑之人最重实务——
能否果腹才是根本。
而这焦皮下的金黄瓤肉,
不仅饱腹,更带着炭火炙烤后的蜜香。
"末将能连食十枚!"
"此物耐储,若作军粮..."
徐达以将领眼光立即发现价值,
朱元璋颔首赞同,怒意稍霁。
但看向徐妙云时仍道:
"丫头费心了。
"
"老五能发现此物,确属难得。
"
"然朕对他的看法..."
话音未落,
少女清亮嗓音响起:
"若说此物亩产五千斤呢?"
"吴王断言,推广之后..."
"天下再无饥馑!"
刹那间,
满座皆惊。
洪武皇帝猛然起身,
龙袍剧烈颤动:
"此言当真?!"
“徐家丫头,你再说一遍?”
在场众人大多出身贫寒,尤其朱元璋自幼孤苦,流落四方,根源不过是为了糊口。
他们深知百姓疾苦,老朱常对家人感叹:当年若有一口饱饭,何至于……
天下良田亩产不过三百余斤,贫瘠之地更是凄凉。
纵有收成,大半落入地主之手,农人所得难以撑到来年夏日。
朱元璋立国后体恤民情,赋税从轻。
然大明仍时有 ** ,需朝廷赈济。
若徐妙云所言为真,番薯现世,于天下百姓便是莫大福祉。
“丫头,此话当真?”
“莫叫那小子蒙骗了?”
朱元璋犹疑间,徐妙云莞尔:“陛下不妨一验——殿下在此辟了块地试种番薯,眼见为实。”
“快!带朕去!”
事关民生,朱皇帝步履匆匆。
众人行至朱橚开垦的田边,见番茄占三成,番薯占七分。
这块薄田不足一分,老朱却夺过锄头亲自掘土。
“皇上,让臣来!”
“父皇,儿臣代劳!”
“闪开!”
朱元璋挥锄如风,泥土翻飞间,番薯接连出土。
众人屏息,只见块茎累累,远超预料。
“太子,取秤来!立刻!”
朱标领命疾奔,厉声喝道:“朱暹!”
府君前卫千户朱暹慌忙上前。
“速寻一秤!延误唯你是问!”
虽不明就里,朱暹仍飞奔备妥。
未几,一杆秤奉至朱元璋手中。
泥土沾着朱皇帝的赤足。
朱暹踏入殿内,见这场面不由怔住。
"徐达,你来称量!"
"这堆东西有多少斤两?"
朱元璋指向地上小山般的番薯,对徐达发令。
徐达屏息凝神,开始计量。
"这批五十斤!"
"这边十三斤!"
"三十八斤......"
"陛下,合计一百八十七斤!"
报数的声音微微发颤。
帝后与太子闻言皆惊。
这般狭小的地块,竟能产出百斤番薯?
"这片番薯地不足半分,折算亩产——"
"当有六千二百三十三斤!"
惊雷般的数字震得众人失色。
产量甚至超出徐妙云预估!
"天赐神物!"
"此乃大明祥瑞!"
朱皇帝泪水纵横:"若早年有此神物,我父母何至饿殍?"
徐妙云与马皇后默然。
众人都知这位开国君主的身世。
凤阳灾荒年间,双亲活活饿死。
少年为僧不得温饱,最终被迫投身义军。
若能果腹,谁愿铤而走险?
殿中诸人,包括太子朱标,都深谙那段岁月。
"那小畜生倒是立了件大功。
"
朱元璋情绪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