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一千四百精骑归入贾珣麾下,准备次日北上。
夜幕降临,忠静候于营帐内疾书,书信很快写成。
“来人。”
一黑衣青年步入,乃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
“卑职顾千帆,参见侯爷。”
忠静候将信递给顾千帆,吩咐:
“六百里加急,送抵京城,亲手呈给陛下。”
“另,明日昭武校尉贾珣赴北境,皇城司需派探子跟随,密切关注其才能。”
顾千帆恭敬接信,放入怀中。
“卑职遵命。”
言毕,顾千帆离去。
忠静候回想起日间贾珣的英勇,自语:
“贾珣,能否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就看此次战役了。”
五日后,京都皇宫乾清宫中,永和帝阅罢皇城司自北疆加急送来的信件,感慨万分。
“真是英雄潜藏于民间。”
“未曾想贾珣竟是深藏不露。”
“夏守忠。”
一旁侍立的夏守忠连忙回应:
“奴婢在此。”
永和帝略作思索,问道:
“此次北疆监军太监,半数是你挑选的吧?”
夏守忠点头确认。
“回陛下,半数由奴婢挑选,另半数则由大明宫的戴权公公选定。”
永和帝闻言,面露笑意。
“真是无巧不成书。”
“你去探听一下,戴权近期是否与宁国府的贾珍有过接触,及他们交谈的内容。”
“另外,命皇城司详查贾珍这些年是否有违法行为。”
“奴婢遵命。”
夏守忠退下后,永和帝暗自思索。
忠静候来信中提到,尽管贾珣尚未经历实战,但他在骑兵营的表现,即便不能称之为帅才,亦是难得的勇将。
更何况,贾珣出身开国元勋之家,却与家族关系疏远,这对永和帝而言,其身份极为合适。
此时,大明宫内,戴权正惶恐地跪在太上皇面前。
太上皇怒意明显,已重重打了戴权两耳光。
太上皇表面看似平静,但戴权深知其内心的愤怒。
太上皇端坐御座,语气平静。
“戴权,朕退位已四年。”
“念你多年服侍之功,朕未曾计较。”
“你欲为自己谋取退路,朕也未曾阻拦。”
“但此次,你竟敢插手军中事务。”
“北疆战事何等重要,你却收受宁国府贾珍之礼,意图陷害将领。”
戴权深知狡辩无用,只能不停自扇耳光,边扇边道。
“奴婢一时糊涂,请陛下降罪。”
戴权自扇许久,脸颊红肿,嘴角流血。
太上皇见状,摆手示意停止。
“罢了,你也年迈,住手吧。”
戴权连忙叩头谢恩。
“多谢陛下。”
太上皇望着戴权,终是心生怜悯。
“年近古稀,你也该懂事了。”
“朕若离去,真担心你如何是好。”
戴权连忙接话:
“陛下洪福齐天,必享高寿。”
太上皇听后微微冷笑:
“长生不老?哪有世代明君之说。”
“罢了,你起来吧,去处理伤势。”
“奴婢遵命。”
戴权退下,太上皇斜倚御座,面露倦意。
四年前,永和帝登基,义忠亲王自裁,太上皇退位。
尽管永和帝乃太上皇亲子,但父子相争,终非美谈。
故而太上皇对永和帝多有制衡,儿子令父不悦,父亦不让子顺心。
永和帝虽强于太上皇于朝政,但朝中仍有太上皇旧臣。
加之开国功臣多支持义忠亲王,其失势后,为求自保,转而依附太上皇。
是以永和帝行事屡遭阻碍。
太上皇深知,永和帝不敢弑父,毕竟已登基,无需此恶名。
太上皇立于不败之地,有意与儿为敌。
然而,贾珣的出现,令局势生变。
若贾珣平庸,戴权受贾珍之托加害他,对太上皇与永和帝皆无大碍。
但贾珣才华横溢,或将在北疆大战中大放光芒,价值倍增。
永和帝与太上皇皆洞察此点,这也是太上皇责罚戴权之缘由。
如今,太上皇已失先机,因戴权之失,贾珣定将倾向永和帝。
贾珣本为太上皇之重要棋子,如今却轻易失去,太上皇无奈,只能感慨盟友不力。
贾珣不知皇城权谋。
此刻,他正深入草原,已离出发地千五百里。
轻骑兵足以五日行两千余里,但为保战力,全军仅以七成速度行进。
贾珣与顾廷烨、慕容兰在队列中研究地图。
贾珣审视后道:
“慕容,前方一百五十里,地图上标示为蛮族白羊部落大帐。”
慕容兰点头:
“将军所言极是。”
“但今年草原大旱,蛮族部落或许已迁。”贾珣又言。
“故而,需先遣斥候探查。”
贾珣即刻下令:“全军休整,增强警戒,遣精锐骑兵循图索敌。
务必隐匿行迹,避免惊扰敌军。
一旦发现蛮族部落并查清人数,即刻返报。”
“得令。”慕容兰领命而去。
贾珣与顾廷烨就地休憩。
顾廷烨望着广袤草原,叹道:“贾兄,幸得你寻得慕容兰这位蛮族将领。
否则,我等在草原恐如无头苍蝇,更别提剿灭蛮族部落了。”
贾珣微笑不语,仅食一口干粮。
贾珣决定寻觅向导,心中浮现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传奇。
李广战功卓著,却因斩首数不足未能封侯,最终因迷路误事而自尽,令人叹息。
贾珣认为,李广之憾,在于错失良机。
反观卫青、霍去病,虽出身外戚,饱受争议,但军功赫赫,斩首无数。
霍去病以少胜多,深入草原,大获全胜,赢得高位。
故“李广难封”,或为文人悲叹。
鉴于此,贾珣不愿盲目行事。
至黄昏,慕容兰来报:“将军,斥候急报,前方一百二十里处有白羊部落大帐。”
贾珣精神焕发,问:“白羊部落人数多少?青壮几何?”
“部落总计三万余人,骑兵近万。”慕容兰答,“但斥候发现,大部骑兵不在大帐,除去老弱妇孺,可战之士仅三千。”
顾廷烨闻言思索:“莫非他们已接王族征召,前往王庭集结,欲联军南下?”
贾珣点头:“吾亦如此推测。
白羊部毗邻北疆,岁岁侵扰。”
“他们手上沾满我大周子民之血。”
“此刻大帐空虚,正可乘胜追击。”
“命全军加速,一时辰内,至白羊部落十里外。”
“得令。”
不久,斥候领路,千余骑兵借夜色疾驰,直奔白羊部落。
一个时辰之后,贾珣率军抵达距白羊部落十里之遥的绿洲,随即下令全军休整,喂饲战马以备战。
与此同时,慕容兰带领数十斥候,悄然探查白羊部落周遭。
再过两个时辰,丑时已至。
斥候回报,白羊部落仅有战士三千,余者皆为老幼,且四周未见其他部族身影。
顾廷烨闻此,面露讶异:
“不可思议,白羊部落竟如此疏忽。”
“部落外围毫无戒备。”
贾珣淡然一笑:
“蛮族昔日雄霸草原,尚有对手。
今朝蛮族独强,余部皆被迫迁徙至荒芜之地。
我大周虽邻草原,却总以城墙自守,未曾主动出击。
久安之下,猛虎亦生惰意,何况蛮族。”
“此番正好,他们或许正梦中期盼勇士凯旋,满载而归。”
“便让他们在梦中迎接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