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错,为生存,我蛮族无所不为。

若从大周人处难以掠夺,便抢夺其他部落。”

“草原三十六部必将陷入动荡。”

“身为蛮族王部,挛鞮氏亦难置身事外。”

“挛鞮氏能一统草原,既靠本部五万精骑,也需草原秩序之稳。

秩序一乱,挛鞮氏危矣。”

“故此番南下,虽无必胜把握,我亦要召集草原三十六部同行,给予他们生存希望。”

挛鞮稽粥疑惑道。

“可若北境之战失败,草原岂不同样陷入混乱?”

挛鞮冒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北境之战若胜,自然皆欢,各部物资充足过冬,挛鞮氏王族地位亦固。

若败,则需削弱他部,以防其对挛鞮王部构成冬时之患。”

挛鞮稽粥惊讶地凝视着父亲。

未曾想他有此谋略。

回想起王庭大会上,挛鞮冒顿 ** 演讲,向部落首领们描绘北境之胜的丰饶,那同舟共济的话语犹在耳边。

此刻,挛鞮冒顿以实际行动教导挛鞮稽粥,让他初窥部落领袖之道。

次日,草原三十六部踏上征途。

近午,贾珣部休整后恢复全胜状态。

他们从白羊部落搜集半月补给,藏匿财宝,随后 ** 烧毁部落。

肆虐北疆的白羊部落,除七千骑兵随王参战,其余皆被歼。

唯有营门京观,以数万蛮族头颅堆砌,见证白羊部落的遗迹。

三日后,北疆行营帅帐,主帅英国公正审阅军报,宁远侯顾颜开凝重步入。

英国公问:“何事?”

宁远侯答:“昭武校尉贾珣部九日前出关,五日前全歼白羊部落。

贾珣部得重要情报,报信骑兵在外。”

英国公惊:“白羊部落,数万人大部。

昭武校尉仅凭千余人?”

宁远侯点头:“报信骑兵所言,待核实。

但目前,需先听情报。”

英国公令:“带他进来。”

须臾,满身血迹的武官入帐。

“末将昭武校尉贾珣麾下仁勇校尉牛二,拜见大帅,拜见侯爷。”

英国公示意免礼:“牛校尉,速报白羊部落所得军情。”

牛二答:“禀大帅,我等随贾将军破白羊部落,擒都尉阿斯尔。

他供称,白羊王二十四日前率七千精骑赴王庭。”

“贾将军预测,蛮族联军可能今年提早侵袭,距离北疆前线已不到两千里。”

“情势危急,特命我昼夜兼程回报。”

英国公闻后内心震撼,但面色不改。

“好,此情报极为关键,本帅已知。”

“你们辛苦了,先去休息,事后必有奖赏。”

牛二向英国公行军礼后告退。

英国公随即示意亲兵取来蛮族疆域地图。

亲兵迅速取出地图,于营帐内铺开。

英国公与宁远侯聚于图前,审视白羊部与王庭的地理位置。

王庭位于北草原与沙漠交界处,左有左贤王部,即屠耆挛鞮稽粥的部族;右有右贤王部,为挛鞮冒顿之弟挛鞮巴特的部族,共同守护王庭。

其下有四大氏族:呼衍氏、兰氏、须卜氏、折兰氏,势力仅次于王族挛鞮氏,因此王族极力拉拢。

历代蛮族首领的妻子均出自这四大氏族。

四大氏族与王族共同占据草原最肥沃的牧场,其余则由王族分配给其余三十一部族。

白羊部落实力中等偏上,拥有北疆以北的丰美草场。

从地理位置上看,白羊部落位于蛮族疆域的最南端,距离王庭近三千里。

蛮族行军轻便,速度超过周军,二十日即可往返。

即便稍有延误,蛮族联军此刻也已接近北疆。

大战一触即发。

英国公与宁远侯作为沙场宿将,对行军布阵了如指掌。

两人对视一眼,神色凝重。

宁远侯对英国公道:“大帅,拖延不得了。”

英国公微微点头:“确实,首要任务是立即命令北疆前线备战,并派遣精锐斥候沿草原北上侦察。”

“此次蛮族联军人数众多,行踪易于察觉。”

“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查清北疆三千里范围内是否有蛮族主力。”

宁远侯顾颜开立刻领命而去。

宁远侯离开后,英国公又召来忠静候史鼎至帅帐。

得知蛮族联军可能已距北疆不足两千里,史鼎亦感惊讶。

“大帅,通常而言,蛮族南侵多选在秋高气爽之时,马匹经过夏季休养,膘肥体壮。”

“而我朝正值秋收,他们便趁机进犯。”

“此番蛮族反其道而行之,看来大旱对蛮族的影响远超我们的预料。”

“若非情势紧迫,他们不会轻易出兵。”

英国公点头赞同。

“此役,或许比我们预料的更为棘手。”

“蛮族此次定要突破北疆防线。”

“结局无非两种:要么他们成功攻陷北疆,掠夺资源以度严冬;要么未能如愿,损失惨重,残余退回草原,冬日资源之争自解。”

“这是一场关乎存亡的战斗。”

史鼎面色严肃:

“大帅,北疆现有驻军四十五万,为防意外,恳请大帅与我共同上书,请求十万援军昼夜兼程,二十日之内抵达北疆。”

“北疆地位关键,绝不能失守。”

“一旦北疆沦陷,蛮族骑兵凭借机动性,半月之内即可兵临城下。”

英国公赞同史鼎的建议。

“事态紧急,我们应即刻联名上奏。”

贾珣攻克白羊部落的消息,使得蛮族的突袭计划落空。

英国公与宁远侯均为朝中良将,得知消息后,自然不会给蛮族留下机会。

随后,北疆行营进入战备状态,城外尚未撤离的百姓也被士兵强制安置城内。

尽管过程曲折,战略目标终于达成。

此刻,北疆防线外空荡无物,蛮族抵达此地后,将难以在野外找到补给。

十日匆匆而过,蛮族联军距离北疆防线仅剩六百里。

在北疆行营,英国公通过斥候的情报,已掌握蛮族的动向,大军整装,准备与蛮族决一死战。

而贾珣的部队,已在草原上疾驰,途经多个部落。

隐蔽于沙丘之下,贾珣的部队正在休整。

贾珣边嚼干粮,边查看地形图。

慕容兰指着地图说:

“将军,我们目前位于蛮族右贤王部的左翼五十里处,距离昆仑圣城王庭仅三百里。”

“但我军仅千余骑,兵力相差悬殊。”

“尽管已确认蛮族联军南下,王庭仍有五大精锐万骑守护。”

“即便调兵,王庭本部至少也有五千骑驻守。”

“若轻易攻打王庭,无异于自寻死路,望将军三思。”

贾珣闻言,自信地笑了。

“廷烨,你觉得呢?”

顾廷烨稍作思考,随即回答:

“虽然王庭有五千精锐骑兵,但我军也有优势。”

“最重要的是,沿途经过的十几个部落都未曾料到我们的骑兵能深入草原作战。”

所遇蛮族部落,多因久享安逸,已失游牧民族之警觉。

若我军突袭蛮族王庭,必使其措手不及。

加之,我军由贾将军统领。

将军勇猛无比,领兵千余,即便对敌五千骑,吾亦觉胜券在握。

且我军已至前人未探之地。

若能攻陷蛮族王庭,必建奇功,军心大振。

故而,攻王庭之事,势在必行。

然,终需将军决断。

贾珣望诸武官,言:“诸位兄弟,虽相识未满月,却已情深义重。

今我等深入蛮地,距蛮族王庭昆仑圣城仅一步之远。

从军为杀敌立功,光大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