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公孙康的纸盾牌在军营里晾了足有半月,黄澄澄的表面落了层灰,活像堆没人要的糖糕。士兵们训练时总绕着走,生怕被这 “轻质神盾” 砸到 —— 倒不是怕疼,是怕笑出声被公子罚去听独轮车平衡课。

这天晌午,探马来报:乌桓骑兵突袭右北平,距辽东地界只剩五十里。公孙度召集将领议事,沙盘前的烛火被风吹得直晃,映得众人脸色凝重。

“乌桓人善骑射,咱们的盾牌太重,机动性吃亏。” 王猛教头眉头紧锁,手里的铁矛在地上戳出小坑,“得想个法子应对。”

公孙康突然蹦起来:“用我的纸盾牌啊!轻便灵活,雨天还能防水!”

满帐将领顿时鸦雀无声。有个老将军捋着胡子苦笑:“公子,那纸糊的玩意儿,怕不是一箭就穿个窟窿?”

“您懂什么!” 公孙康掏出盾牌图纸拍在案上,“这是纳米级纤维结构,遇水会发生分子重组…… 简单说,就是越淋越结实!” 他拽过韩忠当例子,“上次韩伯不小心把盾牌掉水里,捞上来硬得能砸核桃!”

韩忠嘴角直抽 —— 那明明是盾牌泡涨了,晒干后裂得像龟壳,公子用面糊补了三层才唬过去。

公孙度盯着图纸看了半晌,突然一拍桌子:“就用它!输了我担着,赢了算你的!” 他倒不是信这纸盾牌,是觉得乌桓人骄横,或许能用奇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消息传到军营,士兵们脸都白了。李四抱着自己那面纸盾牌,感觉比扛十斤炸药还沉:“王哥,要不咱假装拉肚子?听说乌桓人的箭能射穿三层皮甲……”

王五正往盾牌上涂桐油,闻言叹了口气:“涂厚点吧,说不定能粘住箭杆 —— 总比光着膀子强。”

出兵那日,天刚蒙蒙亮就飘起了细雨。公孙康骑着白马走在队伍最前面,胸前挂着面特大号纸盾牌,活像个移动的黄灯笼。他特意穿了件蓑衣,说是 “防雨指挥服”,其实是怕雨水打湿新做的锦缎袍子。

行至山谷时,两侧山坡突然响起号角。乌桓骑兵如黑云般压下来,马蹄踏得泥水飞溅,箭矢裹着雨丝射向辽东军阵。

“举盾!” 王猛嘶吼着拔出刀,自己却悄悄往老兵身后躲了躲 —— 他实在没底。

士兵们硬着头皮举起纸盾牌,只听 “噼啪” 声响成一片。预想中的穿透声没传来,反倒是箭矢射在盾牌上,竟被牢牢粘住了!

“怎么回事?” 乌桓首领在马上瞪大了眼。他的骑兵用的是涂了油脂的木箭,本该穿透轻便的盾牌,此刻却像被胶水粘住,拔都拔不下来。

公孙康在雨中看得真切,突然狂笑起来:“纤维重组成功了!我说过雨天是咱的主场!” 他挥舞着盾牌冲向前,“兄弟们,把盾牌往前推!让他们尝尝‘辽东胶泥阵’的厉害!”

原来那纸盾牌吸饱雨水后,表面的 “神秘胶水”(掺了蜂蜜和土豆淀粉的面糊)遇水发胀,变得黏糊糊的,恰好能粘住箭矢。更妙的是,雨水让桑皮纸变得柔韧,寻常木箭竟穿不透那湿透的纤维层。

辽东士兵愣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他们举着粘满箭矢的盾牌往前推进,活像举着移动的刺猬。乌桓人射得越猛,盾牌上的箭就越多,到最后竟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

“这是什么妖法!” 乌桓骑兵慌了神。有匹战马被盾牌上的箭簇吓到,前蹄扬起,把骑手甩进了泥坑。

雨越下越大,山谷里积起了水洼。公孙康的 “胶泥阵” 推进到谷底,突然变阵 —— 士兵们将盾牌斜插在泥里,形成一道带刺的屏障,然后抽出短刀从缝隙里反击。

乌桓人的优势在狭窄的山谷里荡然无存。骑兵冲不起来,射箭又被粘住,眼睁睁看着辽东士兵从盾牌后探出头砍马腿。有个倒霉的骑兵被盾牌绊倒,刚爬起来就被七八面粘满箭的盾牌围了个严实,吓得当场扔了刀。

“投降不杀!” 公孙康站在高处喊,声音混着雨声传得老远,“把马留下,还能给你们个土豆当干粮!”

战斗持续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乌桓人丢下三十多匹战马和满地的箭杆,狼狈地逃回草原。辽东士兵们举着粘满箭矢的纸盾牌,你看我我看你,突然爆发出狂笑 —— 这仗赢得,比演武场操练还轻松。

公孙康跳下马,一把抱住王猛:“我说什么来着!我的盾牌天下无敌!”

王猛抹了把脸上的泥水,看着公子胸前那面粘了三支箭的盾牌,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他活了四十岁,还是头回见用胶水打赢的仗。

韩忠在一旁清点战利品,发现有几面盾牌已经泡得发软,箭簇差点穿透。他刚要提醒,就见公孙康跳上一块巨石,对着士兵们大喊:“看见没!这就是科学的力量!我早就计算过雨水的 pH 值、纤维的吸水率、胶水的粘度系数……”

士兵们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公子今天的疯话好像格外有道理。李四偷偷跟王五说:“他刚才说的那些词,是不是跟上次烤蚂蚁时念的咒语差不多?”

王五点头:“管他呢,赢了就行 —— 就是这盾牌粘乎乎的,怪恶心的。”

回到辽东城时,雨已经停了。公孙康骑着缴获的乌桓战马,举着那面粘满箭的 “功勋盾牌” 游街,引得百姓纷纷探头 —— 谁也没想到,赢了仗的 “神器” 竟然是纸糊的。

太守府里摆起了庆功宴。公孙度看着那面惨不忍睹的盾牌(边角已经泡烂,露出里面的桑皮纸),突然笑出声:“你这小子,歪打正着的本事倒是一流。”

“什么歪打正着!” 公孙康灌了口土豆酒,脸红脖子粗地辩解,“这是精密计算的结果!我早就算到乌桓人会在雨天进攻,早就算到他们用的是木箭,早就算到……”

“好好好,你早就算到了。” 公孙度笑着给他斟酒,“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我要建个‘纤维研究所’!” 公孙康眼睛发亮,“专门研究纸盾牌的改进配方,还要给士兵们配‘雨天作战套装’—— 纸盔甲、胶水箭、防水独轮车……”

韩忠端菜进来时,正听见公子规划 “用土豆淀粉做万能胶水,粘住敌人的马腿”,老管家手一抖,盘子差点掉地上。

宴席散后,公孙康拉着账房先生连夜写《雨天作战白皮书》,把这场意外的胜利总结成 “五大战术创新”:

1. 环境利用:精准预测降雨时机,发挥纸盾吸水特性

2. 材料科学:蜂蜜 - 淀粉复合胶水的粘黏原理应用

3. 阵型变革:刺猬阵的防御 - 反击一体化设计

4. 心理战术:用非常规武器扰乱敌军判断

5. 后勤保障:轻便盾牌降低行军消耗(其实是忘了写缺点)

最离谱的是附录里的 “未来计划”,画着个纸糊的战车,车轮上涂满胶水,说是 “能粘住一切敌人”。

公孙康的 “雨天奇迹” 很快传遍了辽东。有百姓说他能呼风唤雨,用仙法让纸变成铁;有士兵添油加醋,说那盾牌不仅能粘箭,还能粘住敌人的刀 —— 其实是有个乌桓兵的弯刀不小心砍在湿盾牌上,被粘住了半寸。

公孙康索性顺水推舟,在城门口搭了个台子,每天正午展示那面 “功勋盾牌”。他亲自讲解 “纤维重组的奥秘”,讲到激动处还往盾牌上泼水,演示它如何 “从柔软到坚硬的神奇变身”。

台下总有人捧场。有次一个小孩问:“公子,晴天怎么办呀?”

公孙康立马掏出新做的纸盾牌,表面涂着亮晶晶的蜡:“看!这是升级版‘全天候盾牌’,晴天防水,雨天粘箭,晚上还能当灯笼 —— 里面点根蜡烛,能照亮三丈地!”

韩忠在后台听着,突然觉得公子不去当货郎真是屈才了。

王猛教头却愁坏了。士兵们打了胜仗后,竟真信了纸盾牌的威力,操练时总偷懒用纸盾,把正经的皮革盾牌扔在一旁。有次演练攻城,一个新兵举着纸盾往上冲,被城头掉下来的土块砸穿了盾牌,吓得当场哭了。

“公子,这盾牌晴天真不行。” 王猛找到公孙康,把砸穿的盾牌往他面前一放,“您看这窟窿……”

公孙康却捡起盾牌,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这是个新思路!” 他突然拍手,“我们可以做‘可拆卸盾牌’,晴天用外层硬纸板,雨天加上内层纤维层……”

王猛看着公子又开始画图纸,突然觉得这场胜利或许不是好事 —— 至少,往后的训练只会更荒唐了。

夕阳把太守府的影子拉得老长,公孙康还在灯下琢磨新配方。他往面糊里加了些石灰,说是 “增加硬度”,又掺了点墨汁,号称 “能吸收阳光,迷惑敌人”。韩忠端来夜宵时,看见那锅黑乎乎的糊糊,突然怀念起公子对着土豆唱歌的日子 —— 至少那时不用天天担心被纸盾牌砸到。

而那面粘满箭簇的 “功勋盾牌”,被挂在了军营最显眼的地方,下面刻着一行字:“纤维重组,雨天制胜”。风吹过的时候,盾牌上的桑皮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像是在重复公孙康那句大话:“我早就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