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公孙康躺在病床上养肋骨时,总盯着窗外的流云发呆。纸盔甲的惨败让他消停了半月,但那颗折腾的心从未安分。某天见韩忠放风筝逗大黄狗,风筝拖着布条在天上晃晃悠悠,他突然一拍床板:“有了!用风筝传信!”

肋骨的疼痛都忘在了脑后,他当即让家丁找来笔墨,在伤兵用的草纸上画起图纸。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很快勾勒出个怪东西:巨大的菱形风筝,尾巴缀着三个纸筒,下面还挂着个小篮子。

“这叫‘气动通讯系统’!” 公孙康举着图纸给来看望他的王猛教头讲解,“风筝能飞百丈高,比烽火台快,比信使安全!遇敌能传警报,围城能送密信,实在不行还能空投…… 嗯,空投土豆!”

王猛看着图纸上 “风速≥三级可启动”“建议配鼓手同步信号” 的批注,嘴角抽了抽:“公子,这风筝要是被敌军打下来,咱的军情不就暴露了?”

“所以要用密码!” 公孙康神秘兮兮地掏出块竹牌,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符号,“‘土豆’代表敌军来犯,‘玉米’代表请求支援,‘大黄’代表…… 嗯,代表我想遛狗了。”

王猛揉了揉太阳穴,觉得还是挨箭比较痛快。

伤好后,公孙康第一件事就是扎风筝。他嫌普通风筝太小,让人用桑皮纸糊了个丈高的巨物,竹骨比士兵的长矛还粗,尾巴用二十条布条拼接,放飞时得四个家丁抬着跑。

“这叫‘康哥一号’!” 他给风筝系上红绸带,像给孩子取名似的郑重,“今天先试传鸡毛信!”

韩忠在一旁清点道具:“公子,您要的密信写好了 ——‘城西草料库需补粮’。”

“放篮子里!” 公孙康指挥着家丁逆风奔跑,“记住,飞到军营上空就拉三下绳子,让王教头知道信到了!”

风筝晃晃悠悠地升起来,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条怪鱼。公孙康仰着脖子看,直到风筝变成个小黑点,才搓着手笑:“等着吧,以后打仗,咱靠风筝就能赢!”

正式启用 “气动通讯系统” 那天,恰逢鲜卑小股部队袭扰边境。探马回报敌军约有百人,屯在三十里外的山坳里。公孙度召集将领议事,公孙康拍着胸脯保证:“我用风筝传信给左营,让他们抄后路,保准瓮中捉鳖!”

他特意写了封 “加急密信”,用蜡封在竹筒里,还在风筝尾巴上绑了面小旗 —— 红色代表紧急。四个家丁扛着 “康哥一号” 跑到城外空地,趁着西风刚起,奋力将风筝推上天空。

“放线!再放!” 公孙康拽着线轴跑得满头大汗,风筝越飞越高,小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看着风筝朝着左营方向飘去,正得意时,突然听见 “嘣” 的一声脆响 —— 风筝线断了!

那线是用麻线浸了桐油做的,本以为足够结实,没承想风筝太大,风又突然变急。巨物失去牵引,像只断了线的大鸟,摇摇晃晃地朝着西北方向飘去 —— 正是鲜卑人屯兵的山坳!

“快追!” 公孙康的脸瞬间白了,拽过一匹马就翻上去,“谁追上风筝,赏土豆十斤!”

家丁们也慌了神,骑着马跟在后面追。可风筝飞得又高又快,眼看就要飘进山坳,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越过山脊,消失在视野里。

“完了……” 公孙康勒住马,冷汗浸透了后背,“密信要是被鲜卑人截了,咱的计划全暴露了!”

他调转马头往回跑,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说辞 —— 是说风太大,还是说风筝 “主动深入敌营侦察”?

刚到城门口,就见去追击的家丁回来了,一个个气喘吁吁,脸上却憋着笑。

“信…… 信呢?” 公孙康的声音都在抖。

家丁从怀里掏出个东西 —— 不是蜡封的竹筒,而是张被风吹得卷边的纸。

“公子,您绑在风筝上的…… 是这个。”

公孙康接过来一看,顿时傻眼了。那纸上写的是:“今日午饭菜单:土豆炖肉、玉米糊糊、烤红薯,每人加个鸡蛋 —— 公孙康示”。

鲜卑首领拓跋骨正蹲在篝火旁啃羊腿,突然看见天上飘来个庞然大物。那东西黄澄澄的,拖着长长的尾巴,吓得羊群乱蹦。他以为是中原人的新式武器,赶紧让士兵举弓瞄准。

等风筝 “噗通” 一声落在营地中央,拓跋骨才发现是个纸糊的怪物。士兵们七手八脚地拆开,没找到刀枪,只翻出张写着字的纸。

“这是啥?” 拓跋骨指着纸上的汉字,他认得几个,却连不成句。

旁边有个略通汉话的奴隶凑过来,念了两遍:“今日午饭…… 土豆炖肉?还有玉米糊糊?”

满营鲜卑兵都愣住了。他们打了半天,肚子正饿,突然从天而降一份菜单,还是敌军的午饭清单,这算哪门子战术?

“是挑衅!” 有个暴躁的骑兵把刀往地上一戳,“他们在嘲笑咱们没肉吃!”

拓跋骨却摸着下巴琢磨:“不对…… 这纸这么白,字写得这么规整,不像是骂人的。” 他想起去年用狐皮换玉米种子的事,突然一拍大腿,“是劝降!中原人想用美食诱惑咱们!”

士兵们面面相觑。土豆炖肉?好像确实比烤羊腿香……

正议论着,突然听见山外传来马蹄声。拓跋骨以为是敌军来了,赶紧让士兵们拿起武器。等看清来人穿着辽东军服,还举着 “康哥一号” 的残骸,顿时更糊涂了。

“我们…… 我们来拿风筝。” 家丁们结结巴巴地说,生怕被当成奸细砍了。

拓跋骨却大手一挥:“放他们走!” 他指着那张菜单,“告诉你们公子,土豆炖肉不错,但我们只吃烤羊!”

家丁们抱着断成几截的竹骨,头也不回地跑了。鲜卑士兵看着他们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仗打得有点莫名其妙 —— 哪有敌军打仗打到一半,派人来取风筝的?

公孙康在太守府门口等着家丁,看见他们空着手回来,心已经沉到了谷底。听完经过,他非但没慌,反而眼睛一亮:“这是天意!绝对是天意!”

韩忠刚想劝他认错,就见公子已经跑进大堂,对着正在议事的公孙度和将领们大喊:“爹!我军大胜的预兆来了!”

众人都停下话头看他。公孙康清了清嗓子,开始编瞎话:“我本想放风筝侦察敌情,特意在上面绑了份菜单 —— 这是心理战术!让敌军知道我军粮草充足,军心必然动摇!果然,鲜卑人见了菜单,乱了阵脚,已经开始退兵了!”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还特意强调:“那风筝线断得恰到好处,正好落在敌军主营,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将领们面面相觑,谁也没见过用菜单当战术的。王猛刚想戳破,就被公孙度瞪了一眼 —— 太守爷大概是觉得,比起丢人的败仗,这荒唐的 “胜利预兆” 好歹能稳住军心。

“哦?有这等事?” 公孙度故意拖长了调子,“那鲜卑人退兵,是因为…… 想吃土豆炖肉?”

“正是!” 公孙康顺着话头往下编,“他们肯定是馋了!我军粮草丰足,他们必然不敢久留!依我看,趁此机会追击,定能大获全胜!”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探马真的回报鲜卑人拔营走了 —— 大概是觉得这仗打得太诡异,怕有埋伏。

公孙康顿时神气起来,拍着胸脯说:“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就是‘美食威慑论’的胜利!”

将领们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只有韩忠知道,那鲜卑人撤退时,还在营地里留了块羊骨头 —— 大概是想回赠 “菜单”。

这场 “菜单退敌” 的闹剧后,公孙康的 “气动通讯系统” 没被废除,反而多了个新功能 —— 传递 “心理战菜单”。

他让人做了十只小风筝,每天定时往边境放飞,上面除了菜单,还加了些 “辽东美食宣传语”:

· “土豆炖肉香,敌军别投降 —— 吃了再打仗!”

· “玉米糊糊甜,喝了不想还 —— 辽东管够饭!”

· “烤薯暖烘烘,越吃越英雄 —— 快来辽东中!”

鲜卑和乌桓的探子捡了几回,回去禀报后,首领们都觉得公孙康是疯了 —— 哪有打仗不递战书递菜单的?

公孙康却一本正经地写了篇《气动心理战术研究报告》,里面说:“敌军见我军饮食丰富,必然心生羡慕,斗志锐减。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

他甚至给风筝加了新设计:在尾巴上绑个小竹筒,里面装着土豆种子,号称 “美食共享计划”。结果种子没掉多少,倒把路过的麻雀吸引来了,围着风筝叽叽喳喳地啄 —— 韩忠说,这大概是 “鸟类也被美食诱惑”。

只有那只摔断的 “康哥一号”,被当成 “功勋” 摆在库房角落。公孙康每次路过,都要对着残骸念叨:“下次我用钢丝做线,再装个方向盘,保证不会再断……”

家丁们听了,都偷偷祈祷那 “下次” 永远别来 —— 光是追风筝,他们的马就快跑废了。

秋风再次吹过辽东城,天空中偶尔还会飘着公孙家的风筝,只是上面再也不绑密信,只挂着金灿灿的菜单。远方的草原上,鲜卑骑兵看见风筝,总会笑着说:“中原人又来送午饭了!”

而公孙康,则在研究如何让风筝飞得更远 —— 他听说,往南方去,有个叫东吴的地方,那里的人爱吃甜,或许可以试试在风筝上绑糖糕?

科学的道路,果然处处是 “美食”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