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一那句石破天惊的“今天的早餐呢?”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张一家狭小的厨房里漾开一圈圈无声的涟漪,却在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高烧带来的混沌感被这直白的质问瞬间驱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滚烫的、混杂着惊讶、窃喜和无措的情绪。
他几乎是机械地侧身让开,看着她像一阵裹着凉风的雪,带着不容置疑的执拗闯进他有些凌乱的家。厨房里飘散的朴素蛋花汤香气,成了此刻唯一的锚点。
苏一安静地喝完了那碗实在算不上美味的汤,放下碗时,指尖似乎还残留着瓷碗的温热。她抬起头,脸颊上因奔跑和情绪激动而泛起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但眼神已恢复了大部分往日的清澈和平静,只是那平静之下,多了一丝尘埃落定的坦然。
“以后不用偷偷放抽屉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道清晰的指令,解开了缠绕在两人之间数月的隐秘绳索。
张一的心脏像是被这句话温柔地攥了一下,随即又猛烈地跳动起来,撞击着肋骨。他看着那双映着自己烧得通红、有些狼狈影子的眼睛,混沌的思绪被瞬间点亮。他舔了舔干裂起皮的嘴唇,一个傻气却无比真实的笑容不受控制地在脸上绽开,带着高烧特有的虚浮感,声音沙哑却无比笃定:
“那……你的笔记,”他顿了顿,笑意更深,像投入湖心的石子荡开的圈圈涟漪,“也不用偷偷塞了?”
夕阳的余晖奋力穿透厨房小小的窗户,将两人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红色里。苏一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她清冷的眼底,那层常年覆盖的薄冰似乎彻底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温柔的微光。很慢很慢地,她的唇角也向上弯起一个极浅却清晰的弧度。那笑容很淡,却像初春融化的第一道冰痕,带着破冰而出的暖意,无声地落进了张一同样盛满笑意的眼底。
蒸腾的食物热气氤氲着,将这个黄昏渲染得格外温柔而真实。秘密不再是负担,成了一条心照不宣、可以并肩行走的坦途。
然而,学校里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张一虽然退了烧,但整个人还有些虚软。当他踏进教室时,原本喧闹的空气像是被瞬间抽空了几秒。几十道目光,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探究、好奇、难以置信、甚至有些幸灾乐祸——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又飞快地移开,留下嗡嗡的低语声在空气中发酵。昨天苏一那石破天惊的一问和夺门而出,早已在短短一个下午发酵成了全校最劲爆的八卦。
“学神苏一,为了学渣张一,课上公然失态?”
“听说直接冲去张一家了!”
“他们俩……到底什么关系?”
“该不会是张一抓住了苏一什么把柄吧?”
各种离谱的猜测甚嚣尘上。张一感觉自己的后背像被无数根细小的针扎着,他硬着头皮走到自己座位旁。苏一已经端坐在那里,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不为风霜所动的小白杨。她正专注地看着摊开的英语书,侧脸线条平静无波,仿佛周遭那些探究的目光和窃窃私语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
张一坐下时,动作有些僵硬。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苏一的抽屉——空的。他心头一紧,这才想起,自己昨天病着,今早也没来得及做任何东西。
就在这时,苏一仿佛感知到了他的视线。她没转头,只是极其自然地将一个素色的保温饭盒,从自己桌面上,轻轻推到了两张课桌的中间线,靠近张一的那一侧。动作流畅得就像只是移动了一下文具盒。
张一的心猛地一跳。他迟疑了一下,伸手接过。饭盒还带着温热的触感。他悄悄掀开一条缝,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切好的水果和三明治,旁边还有一小瓶温热的牛奶。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
“早餐。”苏一的声音很低,几乎淹没在早读课渐起的读书声中,但张一听得清清楚楚。她依旧没看他,仿佛只是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
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张一全身,驱散了周遭那些目光带来的寒意。他握紧了温热的饭盒,低低地“嗯”了一声,埋头打开,小口小口地吃起来。味道很好,是家常的温暖味道。
周围的低语声似乎停滞了一瞬,随即又掀起一阵新的、更加压抑的骚动。学神苏一,不仅没避嫌,居然还主动给张一带早餐了?!这比昨天的冲击力更大!
果然,第一节课下课铃刚响,班主任李老师就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脸色严肃:“苏一,张一,你们俩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
该来的还是来了。
办公室里,李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头痛。“说说吧,昨天怎么回事?苏一,你一向是学校的标杆,怎么会做出上课中途突然离席、还……还问张一同学生病这种……”老师斟酌着用词,“这种不符合课堂纪律的事情?”
苏一站得笔直,脸上没有任何慌乱,只有一种近乎透明的平静。“老师,昨天是我失态,违反了课堂纪律,我接受批评。”她顿了顿,目光清澈地迎向老师,“但我问张一同学生病,是因为他是我重要的同桌。他生病没来,我作为同桌,关心一下他的情况,我认为是人之常情。”她的语气坦荡,逻辑清晰,把“关心同桌”这个理由说得光明正大,反而让李老师一时语塞。
李老师又把目光投向张一。张一紧张地手心冒汗,他知道苏一在保护那个真正的秘密,但他不能让她一个人承担。“老师,对不起,是我昨天突然发烧没请假,让苏一同桌担心了。”他声音不大,但很诚恳。
“担心?”李老师显然对这个说法存疑,他昨天可是亲眼目睹了苏一那近乎失控的状态,“苏一,你平时不是这么不稳重的学生。还有,”他话锋一转,锐利的目光扫过两人,“今天早上,有同学反映,你给张一带了早餐?苏一,你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要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分散了精力!”
“老师,”苏一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持,“带早餐只是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张一同学生病刚好,需要补充营养。而且,”她微微侧头,目光飞快地与张一碰了一下,又转回老师,“张一同桌最近学习很努力,进步也很大,作为同桌,帮助他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也是我的责任。”她巧妙地把“带早餐”和“学习责任”联系在了一起。
张一的心怦怦直跳,他没想到苏一会这样说,更没想到她会提到自己的进步。一股暖意夹杂着酸涩涌上心头。
李老师看着眼前这个他最得意的学生,她眼神坦荡,理由充分,一时竟也找不到更严厉的话来反驳。最终,他只是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苏一,老师知道你懂事。帮助同学是好的,但要注意分寸,更要遵守课堂纪律!张一,你也要争气,别辜负苏一同学的帮助!好了,回去上课吧,下不为例!”
从办公室出来,走廊里仍有不少目光追随着他们。张一感觉如芒在背,小声说:“对不起,连累你了。”
苏一脚步未停,目视前方,声音淡淡的:“没事。”走了几步,她又补充了一句,声音几不可闻:“…以后光明正大地带,习惯了就好。”
张一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风波暂时平息,但校园里的议论并未停止。只是,在苏一那近乎“坦荡”的态度和张一明显开始用功的表现下,那些揣测渐渐少了些恶意,多了些好奇和观望。
两人的“交易”模式彻底改变。每天清晨,不再是偷偷摸摸的抽屉交接,而是苏一大大方方地将一个保温饭盒放在课桌中间,里面装着张一前一天晚上提前做好、放在她家门口的早餐。有时是简单的饭团,有时是熬得软糯的粥,有时是煎得金黄的鸡蛋饼。而张一也不再需要从课本夹页里翻找笔记。苏一会直接把整理好的、针对他薄弱环节的笔记递给他,有时甚至会在课间直接指着某道题,言简意赅地讲解几句。他们的交流依旧不多,却不再需要任何遮掩。
这天下午是两节连堂的数学测验。卷子发下来,张一深吸一口气,提笔开始作答。题目很难,但他发现自己竟然能看懂大部分了!那些曾经如同天书般的符号和公式,在苏一日复一日精准投喂的“知识营养”和他自己咬牙的跟进下,渐渐显露出了清晰的脉络。他全神贯注,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坐在他旁边的苏一,早已答完了卷子,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她微微侧头,目光落在张一紧锁的眉头和奋笔疾书的侧影上。阳光透过窗户,勾勒出他专注的轮廓。苏一安静地看着,没有打扰,只是嘴角不自觉地,又弯起了那个极浅却真实的弧度。
当张一终于放下笔,长舒一口气时,下课铃正好响起。他有些忐忑地看向苏一,眼神里带着询问。
苏一没说话,只是伸出手指,在他卷子上一道他苦思良久才解出来的大题旁,轻轻点了点。然后,她对着他,幅度很小却非常清晰地,点了点头。
那一个点头,像一颗小小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张一心中压抑已久的喜悦。他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毫无保留的、甚至有点傻气的灿烂笑容。阳光落在他脸上,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着他的“学渣”阴霾,映亮了他眼底初生的、名为“自信”的光芒。
苏一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和那个纯粹的笑容,微微一怔。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眼底一闪而过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柔和光彩。她拿起自己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水,水温刚好。那水里,似乎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令人安心的熟悉味道。
风波或许还会再有,但有些东西,已经在悄然改变。从舌尖到笔尖,从隐秘到光明,从单向的依赖到双向的奔赴,这条奇妙的纽带,在阳光和目光的见证下,正变得越来越坚韧,也越来越温暖。而张一那锅灶间升腾起的烟火气,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那个总是清冷自持的学神世界,染上了一抹动人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