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贞观二十三年,秋,午时。

马车碾过枯黄的芦苇丛,通天河的水汽裹着寒意扑面而来——河面宽逾十里,水色发暗,像一块巨大的墨玉铺在旷野间,风一吹,浪头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啦”的声响,竟比流沙河多了几分肃穆。

“好宽的河!”八戒掀开车帘,忍不住感叹,手里的九齿钉耙不自觉地往身边挪了挪——他怕水,当年过通天河时,被灵感大王冻在冰下,差点成了妖怪的点心,现在见了这宽阔的河面,还是有些发怵。

翠兰轻轻握住他的手,指尖带着暖意:“别怕,有大师兄和沙师弟在,咱们能过去的。”她的目光落在岸边的村落上,那是陈家庄,屋顶的茅草泛着黄,烟囱里只飘着几缕细弱的烟,不像有人气的样子。

唐僧放下手里的“新文牒”,眉头微蹙:“这陈家庄看着有些冷清,怕是有难处。悟空,你去前面看看,有没有村民,咱们问问情况。”

悟空应声跃起,金箍棒变作细棍别在腰间,几个起落就到了村口。他刚要喊人,就看见一个老妇人背着半筐野菜,颤巍巍地从巷子里走出来,野菜叶子上还沾着泥,一看就是刚从河边挖的。

“老夫人,俺老孙是从长安来的,想问问村里怎么这么冷清?”悟空放轻声音,怕吓着老人。

老妇人抬起头,眼里满是疲惫,看了悟空半晌才开口:“仙长啊,不是俺们不想热闹,是这通天河不让俺们活了——河里的水族不让捕鱼,地里的庄稼又被水淹了,年轻力壮的都去外地逃荒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老弱病残,只能挖点野菜填肚子。”

悟空心里一沉,赶紧跑回马车旁,把老妇人的话学了一遍。沙僧握着降妖宝杖的手紧了紧——他懂水,也懂水里生灵的心思,当年流沙河的水族怕他,现在通天河的水族怕人,怕是有什么过往的恩怨。

“咱们去村里看看。”唐僧下了马车,往陈家庄走去。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一块破木牌,上面刻着“陈家庄”三个字,字缝里还能看见当年刷的红漆,现在却斑驳得不成样子。

一、陈家庄困:渔网后的恩怨

走进陈家庄,更显冷清。不少房屋的门窗都破了,院子里长满了野草,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还冒着烟。一个中年汉子坐在自家门槛上,手里拿着一张破渔网,正低头叹气——他是陈家庄的村长陈老实,也是当年受灵感大王迫害最深的人,他的儿子就是当年差点被献祭给灵感大王的童男。

“陈村长,”唐僧走过去,躬身行礼,“我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路过此地,见村里冷清,想来问问情况。”

陈老实抬起头,看见唐僧穿着僧衣,身边跟着悟空几人,眼里闪过一丝希望:“您是……当年的唐僧师父?俺听俺爹说过,当年是您和孙大圣降伏了灵感大王,救了陈家庄的人!”

“是我。”唐僧点头,“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村里竟成了这模样。刚才听老夫人说,水族不让捕鱼?”

陈老实叹了口气,把破渔网递过来:“您看,这渔网是俺上个月刚补的,刚下到河里,就被河里的老龟掀翻了,还伤了俺的手。”他伸出左手,手腕上有一道深疤,“老龟说,当年灵感大王害了不少水族,现在人类又来捕鱼,是想赶尽杀绝,所以不让俺们碰河里的鱼。”

八戒一听,火气就上来了:“这老龟也太不讲理了!当年灵感大王是妖怪,跟俺们人类有啥关系?凭啥不让捕鱼?俺们村民还要活呢!”

“二师兄,别冲动。”沙僧拦住他,“当年灵感大王在通天河兴风作浪,不仅害了人类,也害了不少水族——他把水族当点心,还冻住河面,让水族没法活动。老龟说不定是怕了,怕人类跟灵感大王一样,伤害水族。”

翠兰蹲下身,看着陈老实家院子里的菜窖,里面只放着几筐红薯:“陈村长,那你们平时都吃这个吗?”

陈老实点头,眼里满是愧疚:“是啊,俺们对不起孩子们——以前河里有鱼,地里有粮,孩子们还能吃上顿饱饭,现在只能让他们啃红薯,有的孩子还去河边挖野菜,俺们都怕他们掉下去。”

唐僧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几个孩子,他们穿着破衣服,手里拿着泥巴捏的小鱼,笑得却很开心。他忽然想起当年在女儿国,国王说“百姓的命,比什么都重要”,现在陈家庄的百姓,连吃饱饭都成了难题,这比当年的妖魔鬼怪更让人心疼。

“陈村长,别担心。”唐僧轻声说,“我们会帮你们跟水族沟通,找到一个能让大家都活下去的办法。悟空,沙僧,你们跟我去河边,找老龟谈谈;八戒,翠兰,你们留在村里,帮村民修补房屋,给孩子们做些吃的。”

“好!”几人异口同声地应下。八戒虽然怕水,可帮村民做事的事却不含糊,他扛起九齿钉耙,就去帮陈老实修补屋顶:“陈村长,俺老猪力气大,这点活俺来干!”

翠兰则从行李里拿出面粉和糯米,跟着村里的妇人去厨房,想给孩子们做些馒头和糯米糕:“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吃点好的。”

二、通天河底:老龟的过往

唐僧、悟空和沙僧走到通天河岸边,河水泛着冷光,悟空刚要喊老龟,沙僧却拦住他:“大师兄,俺去跟老龟说吧。俺懂水,也经历过跟水族的矛盾,老龟说不定能听俺的。”

他深吸一口气,纵身跳进河里。通天河的水比流沙河凉,却更清澈,他很快就看见河底有一块巨大的礁石,礁石上趴着一只老龟——龟壳上满是伤痕,有的是被灵感大王打的,有的是被人类的渔网刮的。

“老龟前辈,俺是沙僧,从流沙河来的。”沙僧慢慢靠近,放下降妖宝杖,“俺想跟您谈谈陈家庄村民的事。”

老龟抬起头,眼里满是警惕:“你也是人类的帮凶?当年灵感大王害了多少水族,现在人类又来捕鱼,是想让我们断子绝孙吗?”

“不是的,”沙僧摇了摇头,眼里满是愧疚,“俺当年在流沙河当妖怪,吃了不少人,也害了不少水族。后来俺跟着唐僧师父去西天取经,才知道错了——人类和水族不是敌人,是可以一起活下去的。陈家庄的村民不是想赶尽杀绝,是他们没饭吃,只能靠捕鱼过日子。”

老龟愣了一下,看着沙僧:“你也害过水族?”

“是,”沙僧点头,“俺当年把流沙河的水族当点心,还把人类的骷髅头挂在脖子上,以为能解恨。可后来俺发现,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大家都痛苦。俺现在帮人类干活,帮水族找活路,就是想弥补当年的错。”

他把流沙河立碑赎罪、帮渡头村修桥的事跟老龟说了,老龟的眼神渐渐软了下来。它慢慢爬下礁石,带着沙僧往河底的水族聚居地走:“你看,当年灵感大王把这里当成他的洞府,杀了不少小鱼小虾,现在它们的孩子还怕人类,一看见渔网就躲。”

沙僧看着躲在水草里的小鱼,它们的眼睛里满是恐惧,像极了当年被他追杀的水族。他心里一阵刺痛:“老龟前辈,俺知道你们怕,可陈家庄的村民也怕——他们怕没饭吃,怕孩子饿死。咱们能不能找个办法,让人类和水族都能活下去?”

老龟沉默了半天,终于叹了口气:“俺也不想跟人类作对,可俺们怕了——当年灵感大王的事,让俺们不敢再相信人类。要是村民们能答应不滥捕,给俺们留些繁殖的时间,俺就同意他们捕鱼。”

沙僧心里一喜:“俺替村民们答应您!俺会跟他们说,只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捕鱼,每次只捕够吃的,不滥捕,也不伤害小鱼小虾。”

老龟点了点头:“好,俺信你一次。要是村民们反悔,俺就再也不让他们靠近通天河。”

三、和解之策:渔网与水族的约定

沙僧回到岸边,把老龟的条件跟唐僧和悟空说了。唐僧笑着点头:“好,这是个好办法。人类和水族本就该互相包容,互相体谅,这样才能一起活下去。”

悟空也松了口气:“俺老孙还以为要跟老龟打一架呢,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看来俺老孙以前太冲动了,总想着用武力解决问题,其实沟通比武力管用多了。”

三人回到陈家庄,把老龟的条件跟村民们说了。陈老实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师父!多谢仙长!俺们一定遵守约定,不滥捕,不伤害水族!”

村民们也都高兴得欢呼起来。陈老实赶紧召集村里的人,一起制定捕鱼的规矩:每月初一、十五捕鱼,每次捕鱼不超过两小时,只捕成年的鱼,不捕小鱼小虾,也不破坏水草——水草是水族的家,不能毁。

八戒帮着村民们修补渔网,还在渔网上加了几个大网眼:“这样小鱼就能从网眼里逃出去,不会被抓到了。俺老猪以前也吃过鱼,可现在才知道,鱼也是有生命的,得给它们留条活路。”

翠兰则带着村里的妇人,给孩子们做了馒头和糯米糕。孩子们拿着热乎乎的馒头,吃得满嘴是渣,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块糯米糕,跑到沙僧面前:“沙叔叔,这个给你吃。娘说,是你帮俺们跟水族说好话,俺们才能吃鱼的。”

沙僧接过糯米糕,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小朋友。你吃吧,沙叔叔不饿。”

“不行,”小女孩把糯米糕塞进他手里,“娘说,好人要吃好东西。沙叔叔是好人,所以要吃糯米糕。”

沙僧看着手里的糯米糕,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想起当年在流沙河吃人的日子,想起现在孩子们的笑容,忽然觉得,所有的赎罪都是值得的——只要能让孩子们开心,能让人类和水族和平共处,他做再多都愿意。

当天下午,陈老实带着几个村民,划着修补好的小船,第一次按照约定去捕鱼。老龟带着几个水族,在河面上看着,见村民们只捕成年的鱼,不伤害小鱼,眼里的警惕渐渐消失了。

“陈村长,”老龟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俺们水族也想帮你们——河里的水草能当肥料,俺们可以帮你们捞上来,给地里的庄稼施肥,这样你们的庄稼就能长得更好了。”

陈老实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好!俺们谢谢你们!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互相帮衬,一起把日子过好!”

悟空坐在岸边,看着村民和水族互相帮忙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俺老孙以前觉得,降妖除魔就是最大的功德,现在才知道,让人类和水族和平共处,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功德。”

唐僧点了点头:“是啊,悟空。这就是‘内在的真经’——不是靠武力征服,是靠理解和包容,让所有生命都能好好活下去。当年我降伏灵感大王,只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现在我们让人类和水族和解,才是解决了根本的问题。”

四、辞庄悟:共生即大道,平凡即真经

在陈家庄住了五天,师徒几人帮村民们修补了房屋,教他们用水草当肥料,还帮水族清理了河底的垃圾——当年灵感大王留下的骨头和破兵器,都被他们捞了上来,埋在河边的空地上,立了一块“水族安息碑”。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和水族一起,在通天河岸边摆了宴席。桌子上摆着村民们捕的鱼、种的蔬菜,还有翠兰做的糯米糕,水族则带来了河里的珍珠和贝壳,送给大家当礼物。

老龟趴在岸边,看着大家热闹的模样,眼里满是欣慰:“俺活了几百年,第一次见人类和水族这么和睦。以前俺总想着报仇,想着保护水族,现在才知道,最好的保护是和解,不是对抗。”

陈老实端着一碗酒,走到老龟面前:“老龟前辈,俺敬您一碗!以前是俺们不对,没考虑到水族的感受,以后俺们一定好好跟你们相处,一起把通天河变成好地方。”

老龟用龟壳碰了碰酒碗,算是喝了:“好,以后咱们互相帮衬,一起过日子。”

悟空啃着烤鱼,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只有大闹天宫、打妖怪才叫厉害,现在才知道,能让人类和水族和解,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才是真厉害。以后俺老孙要多学师父和沙师弟,少用金箍棒,多用嘴沟通。”

沙僧笑了:“大师兄,你能这么想,就说明你长大了。其实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能改,能学会理解别人。”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个贝壳,上面刻着“陈家庄”三个字:“俺以后会常想起这里的,想起孩子们的笑容,想起村民和水族和睦的样子。俺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日子——大家都能好好活着,互相帮衬,没有仇恨,没有痛苦。”

八戒点头,把一块烤鱼递给她:“是啊,翠兰。俺以前总想着吃好的、喝好的,现在才知道,跟你一起,看着大家开心,才是最好的日子。以后俺们重走取经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俺都会保护你,保护大家。”

唐僧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忽然明白了——所谓“真经”,不是写在纸上的梵文,是人类和水族的和解,是村民们的笑容,是孩子们手里的糯米糕,是老龟眼里的欣慰,是这世间所有生命和平共处的温暖。

他走到岸边,看着通天河的河水,月光洒在河面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当年降伏灵感大王时的场景,想起现在人类和水族和睦的样子,忽然觉得,这趟重走取经路,比当年取到真经更有意义——当年取的是“外在的经”,现在取的是“内在的经”;当年是“降伏”,现在是“和解”;当年是“出发”,现在是“归程即起点”。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和水族都来送他们。陈老实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村民们自己种的红薯和晒干的鱼干:“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通天河的水永远欢迎您!”

老龟也送来了一颗巨大的珍珠:“师父,这颗珍珠能避水,以后你们过江河湖海,就不怕水了。俺们水族永远记得您的恩情。”

唐僧接过布包和珍珠,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通天河的水。”

马车驶离陈家庄时,村民们和水族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老龟送的珍珠,阳光照在珍珠上,泛着七彩的光。他想起当年降伏灵感大王的威风,想起现在和解的温暖,忽然觉得,温暖比威风更珍贵。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小女孩送的糯米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他想起流沙河的罪孽,想起通天河的和解,忽然觉得,人生就像一条河,有浑的时候,也有清的时候;有仇恨的时候,也有和解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经历过什么,是你如何面对,如何改变。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通天河一行,悟‘万物共生,方为大道;和解包容,乃为真经’。悟空敛去锋芒,明沟通之贵;沙僧以己度人,解恩怨之结;八戒懂生命之重,翠兰显温情之暖。此乃‘内在真经’之第四页,往后之路,当以共生为念,以和解为行。”

写完,他放下笔,看向窗外。通天河的影子越来越小,可村民的笑容、水族的身影、孩子们的笑声,还在他的心里回荡。他知道,下一站,他们要去女儿国——那里有他当年拒绝的深情,有女儿国国王的等待,也有他新的悟。

马车继续往前走,晨光洒在车厢上,暖得让人心里发甜。他们知道,女儿国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有唐僧的过往,有国王的期待,有新的挑战。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归程即起点”的路上,最珍贵的风景。

路还长,悟还多,可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有彼此,有真心,有永不放弃的初心,有敢于和解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