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些都是我亲手写的谱子,每一个音符都刻在我的脑子里。

但在我为另一首歌《夜航船》写的谱子最下方,我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不属于我的笔迹。

那是一个用铅笔轻轻写下的词。

“孤星”。

字迹潦草,却带着一种熟悉的、倔强的力道。

是林舒的字。

我瞬间就想起来了。

当时我为这段旋律的和弦走向苦恼了很久,林舒靠在沙发上,翻着一本神话故事书,头也不抬地说:“这个和弦这么孤独,就像一颗天上的孤星,你干嘛非要给它找伴儿?”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保留了那个孤独的和弦,而“孤星”,成了我们之间对那段旋律的昵称。

现在,这个昵称,像一枚滚烫的烙印,出现在我的乐谱上。

证明着她不是我的幻觉。

我的手开始发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激动。

还有什么?

一定还有别的。

我的视线扫过整个房间,最后落在了那把我最老的木吉他上。

那是我的第一把吉他,也是我和林舒一起写出《回响》时用的那一把。

我走过去,抱起它。

琴身已经有些旧了,上面还有几道磕碰的痕迹,是林舒有一次抱着它转圈时撞到的。

我鬼使神差地,将吉他倒过来,对准音孔,轻轻晃动。

一阵细微的声响后,一小团灰尘和杂物从音孔里掉了出来。

几片碎掉的拨片,还有……

一缕微卷的、长长的黑发。

那不是我的头发。

我的头发是短而直的。

我小心翼翼地捏起那根头发,放在手心。

在灯光下,它闪着柔和的光泽。

我记得林舒总喜欢在我弹琴的时候,从背后抱住我,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

她的头发,就是这样,带着一点点天然的卷曲。

录音带里的和声,乐谱上的笔记,吉他里的卷发。

人证全部消失,但物证还在。

她存在过。

我没有疯。

是这个世界,疯了。

第五章

“孤星”。

这个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另一扇门。

林舒对一切神秘学、古老传说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她曾指着一本关于星象的书对我说:“阿言,你看,古人相信音乐和星辰的轨迹是联通的,宇宙本身就是一首宏大的交响乐。”

她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我当时只觉得是她可爱的奇思妙想。

现在想来,或许她早就触摸到了什么我无法理解的领域。

我打开电脑,不再搜索“林舒”,而是输入了“孤星”和“世界旋律”。

海量的信息涌来,大多是些不着边际的玄学网站和科幻小说。

我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翻找。

终于,在一个极其冷门的、界面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音乐理论论坛里,我看到一个帖子。

发帖人的ID叫“调音师”。

帖子的内容很晦涩,充满了各种音乐术语和密码。

“C大调的世界,不容许出现升F这样的不和谐音。”

“当 dissonance(不和谐音)的振幅过强,足以扰乱主旋律时,‘休止符’便会出现。”

“我们是旋律的守护者,也是静默的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