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006年,电话诈骗并不流行,普通人很少接到陌生来电。

而自打宁心远考了高分被公布出来,接下的陌生电话起码有五六个了。

除了申公教育的老师打过来外,还有长期不联系、手机号码也没保存的人突然就打来了电话。

打来电话后,一通彩虹屁拍来,宁心远只能谦虚、只能附和、只能说一会儿就挂掉。

挂掉电话后才想起对方是谁来着?

这次接到的电话不但陌生,而且比较神秘。

宁心远问他是谁,对方就是不说,只说:“你考公务员作弊,省人事厅正在查你,你最好主动交代作弊的事,否则公安部门找你问话,把你抓起来。”

宁心远如果是在上一世没经历过多少事的年龄,听到这个话,估计会被吓的手足无措,本段话的信息重点不是作弊,而是省人事厅在查,公安部门会找问话。

普通的年轻人哪经的住这样的唬?

明明没有作弊,被这么一唬,也吓傻了。

而现在,宁心远冷静地说:“第一,我告诉你我没有作弊,第二,无论是谁在查,我没作弊谁都不能对我怎么样,第三,你知道我的联系方式,又给我打这个电话,说明你身份不简单,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在滥权,我可以向公安部门或者纪委报案,控告你!”

对方顿时哑口无言。

“我打电话给你是善意的,你作弊的事省里确实在查,是提醒你,不然,等查出来,你麻烦大了。”

宁心远冷笑道:“你的手机是不是有录音功能?或者你是不是在拿录音笔录音?

你跟我玩语言陷阱,让我默认我有作弊行为?你不用煞费苦心了,我再告诉你一次,我没有作弊,我考那么高的分数是我凭本事考的。

你想通过打电话,套出我有没有作弊是白日做梦,也别想吓退我,让我退出公务员考试,如果你敢过分的话。

我会把你给我打电话的事发到互联网上,引起省里甚至是中央的注意,到时,不是我有麻烦,而是你有麻烦!”

此话一说完,对方瞬间沉默。

没等宁心远再开口,手机断线了。

看着自己没带录音功能的老式诺基亚手机,宁心远没有办法,如果有录音功能,把刚才的通话录下来,现在先不做什么,等到考上省政府办公厅,把录音交到公安局或者纪检部门进行举报,查查对方到底是谁。

现在只能记得这事,等以后口头反映一下。

宁心远长出一口气,心里想着因为他的考高分,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注意倒没什么,就怕有人使坏。

嫉妒是人的天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表现过于突出,别人就会下绊子、伸腿、甩石头,怎么对你不利怎么来。

有人怀疑、有人嫉妒,宁心远觉得很正常,但是有人给他打电话吓唬他,局势就有些升级了。

有动机做这个事的人怕不是来自竞争对手。

只有竞争对手才会与他产生正面冲突,跟他搞这个事。

宁心远的竞争对手是笔试第二名和第三名。

笔试第二名的名字叫于法凯,第三名叫石良军。

这俩人的笔试分数只相差0.5分,如果没有宁心远的存在,他们俩人在面试阶段会竞争的很激烈。

宁心远寻思,第二名对他搞这事的概率的情况大一些,但是第三名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只要把他搞掉了,第三名在面试阶段翻盘是有机会的。

这是从动机上分析,而从实力上分析,只有是有一定关系背景的竞争对手,才能做出这种事,不然对方怎么说出省人事厅在查他作弊的事?

不大可能只是在诈他吧?只要他在电话里默认了作弊的事,对方就会以此为据举报他,让他丧失面试的资格。

宁心远反应快,立刻看出了对方意图,让对方没有得逞。

觉得情况变的有些复杂,但是宁心远相信省公务员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有人暗中搞他的事,干扰不了他,更不可能对省公务员考试这个大局产生影响。

不去多想这事,精心准备公务员面试。

根据要求,提交毕业证等面试资格审查材料,审查非常的顺利,没出现有人刁难的情况,宁心远就不用再担心出现其它什么事。

待在申公教育的培训基地,宁心远按照合同所约,去给过来参加面试培训的考生上课。

申公教育的老师担心他讲不出什么来,砸了申公教育的牌子,因而待在旁边,准备随时救场。

申公教育的老师一开口就介绍:“各位考生,现在请今年省考笔试的最高分获得者宁心远同学跟我们分享面试心得。”

这话说的矛盾,宁心远只是笔试最高分,尚没参加面试,分享什么面试心得?

但申公教育的老师就得这么介绍,用全省最高分这个噱头把参加面试培训的考生唬住。

果然,一介绍完,坐在台下的考生轰动了。

“真的假的?就是那个笔试考了94分的考生宁心远?”

“看不出来啊,他也到这里来参加面试培训了?”

“能不能先给我们分享一下笔试的心得?”

有考生站起来提出让宁心远分享笔试心得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不合时宜了,笔试已经考完,现在正是准备面试的时候,学习别人的笔试心得有什么用?

但有的考生不这么想,因为他们虽然进了面试,但是不一定就能考上公务员,明年指定还要考,还要参加笔试。

关键是,能学习到笔试考到94分大神的笔试心得,这是多么一件可遇而不可得的事?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宁可牺牲一点学习面试的时间也要向宁心远求教一下。

申公教育的老师见考生们到面试都要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还要学习笔试心得,也是很意外。

“各位考生,如果你们想学习笔试心得的话,可以在课后向宁心远同学请教。”

老师的话一说,有考生回道:“课后哪有机会向宁同学请教?请他现在就跟我们讲讲吧。”

课后请教,得有交情,他们不认识宁心远,如果宁心远不理他们,他们有什么办法?

申公教育的老师为了难,这不符合教学计划啊。

转头看向宁心远,想看宁心远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