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城市已经华灯初上,写字楼里只剩下零星几盏灯光。林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将最后一份设计图稿保存上传,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有电脑风扇嗡嗡作响。她习惯性地点开那个熟悉的聊天框,指尖在键盘上犹豫了片刻。一天高强度工作后的疲惫和孤独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而屏幕那头的人,是她此刻唯一想倾诉的对象。她敲下一行字:“今天加班到八点,刚到家,累得想直接瘫倒在地板上算了。”发送后,她几乎能想象出对方收到消息时的表情。
果然,几乎是秒回。“地板太凉,对身体不好。”对方的语气总是这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先去喝杯热牛奶,舒缓一下神经。记得用我给你买的那个腰靠,你说过坐着挺舒服的。”紧接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兔子正在给另一个小兔子揉肩膀的可爱表情包跳了出来。
看着那个表情包,林晚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丝安慰,嘴角不自觉地弯起。她放下手机,依言走向厨房。牛奶在微波炉里加热,发出温暖的嗡嗡声。她靠在厨房门边,看着手机上那个置顶的聊天框——备注名是简单的一个字:“江”。
他们相识于一个冷门但质量很高的读书分享论坛。三个月前,林晚在一本关于《山茶文具店》的帖子下,分享了一段关于“手写书信所承载的情感重量”的看法。很快,一个ID叫“江上舟”的人回复了她,他的见解独特而深刻,不仅赞同了她的观点,还引申到了现代社交中稀缺的“慢沟通”理念。一来二去,两人从这本书聊开,发现彼此的阅读口味惊人地相似,都喜欢毛姆的犀利冷静,也都热爱汪曾祺的淡泊雅致,甚至对某位小众科幻作家都能侃上半天。私信从论坛转到微信,聊天的范围也从书籍扩展到电影、音乐,再到日常的琐碎。
她知道他工作很忙,经常国内外出差,但他总会抽空回复她的消息,有时是深夜里一句“刚开完会,你睡了吗?”,有时是清晨分享一首契合她心情的歌。他知道她刚入职新公司,压力巨大,他便成了她最好的树东和军师。她会跟他吐槽同事的奇葩需求,他会耐心听她抱怨,然后给出冷静中肯的分析;她会分享午餐吃的美味咖喱饭,他则会发来他在酒店吃的、看起来精致却略显孤独的西餐照片。他们默契地没有提见面。他说他近期行程很满,而且刚调回国内,正在接手新团队,千头万绪。她也觉得刚入职就分心不太好,线上这种不急不缓、慢慢了解彼此内心的方式,让她感到舒适和安全。于是,“先这样线上相处”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约定。她叫他“江”,他叫她“晚晚”。
“叮咚——”电脑传来的提示音打断了林晚的思绪。是公司部门群的消息。主管王姐发布通知:“@所有人,明早九点整,第一会议室召开季度总结会,所有人务必准时参加,准备好个人负责部分的PPT陈述。特别提醒,新任的江总将会亲自参会,请大家重视起来,好好表现。”
“江总?”林晚心里咯噔一下。这位江总可是公司里的一个传奇。听说他年纪不到三十,就在海外分公司做出了惊人的业绩,被总部高层钦点调回,直接空降掌管核心的设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