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来这套官话套话!”张大爷打断她,“我们不要听这些虚的!我们就问,为什么改?改了之后我们跳舞去哪儿?下棋去哪儿?这通知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的?给我们个准信儿!”
面对张大爷连珠炮似的质问,年轻的王小雨有些招架不住,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看了一眼手里那份薄薄的通知,又看了看眼前这群情绪激动、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心里有点发慌。这第一次独立处理居民投诉,场面似乎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一个看似简单的通知,一次计划外的“紧急会议”,因为张大爷的“乌龙”时间安排和“独特”的解读方式,以及社区新人的生涩应对,瞬间演变成为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幸福里的这场“改造风波”,在炎热的午后,正式拉开了序幕。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份通知,一个误会,和一群对家园充满热爱、但表达方式略显“特别”的老人们。
第二章:广场上的“拉锯战”
社区居委会门口的“对峙”并没有持续太久。一方面,王小雨毕竟年轻,脸皮薄,架不住张大爷等人的轮番“攻势”;另一方面,老伙计们虽然情绪激动,但也知道居委会上午没人,再耗下去也无济于事。最终,张大爷“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王小雨的“保证”——她会尽快向刘主任汇报,尽快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尽快是多久?三天?五天?”张大爷不依不饶。
“我……我尽量今天下班前吧。”王小雨承诺道。
“不行!今天必须给个说法!”李婶态度强硬。
“行行行,今天下午下班前,我一定给你们一个初步的回复。”王小雨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做出了更具体的承诺。
眼看“胜利”在望,张大爷觉得今天暂时也只能这样了。他招呼老伙计们:“走!回家等消息去!记住,下午五点,咱们还在这儿集合!不见不散!”
说完,他带着一群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老人,像来时一样“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居委会。
接下来的大半天,幸福里社区的气氛显得有些微妙。树荫下的老人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悠闲地下棋、聊天,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上午发生的事情。
“嘿,老张头那嗓门,隔着三条街都能听见!”
“那王小丫头片子,一看就是个实习生,能顶什么用?”
“我看悬乎!这种事情,上面早就定了调子,他们小兵小卒能改变什么?”
“就是!我看啊,咱这广场是凶多吉少了。”悲观的情绪开始蔓延。
也有少数人持不同看法。
“不过,那个小王同志态度还行,说是会汇报。”赵大妈说。
“态度好有个屁用!关键是能不能解决问题!”王建军反驳。
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结果。对于习惯了广场生活的老人们来说,失去这片活动空间,就像失去了身体的一个部分,那种焦虑和不适应是实实在在的。
相比之下,年轻人对这件事的关注度似乎没那么高。社区里的年轻租户大多是上班族,平时早出晚归,广场对他们来说只是路过的地方。豆豆的妈妈孙晓丽下午下班回来,听豆豆说起广场可能要改造的事情,也只是叮嘱女儿:“哦,是吗?那你以后可能就不能在那儿看爷爷们下棋了。不过如果真能改成花园或者儿童乐园,说不定更好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