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经过调查,死者名叫赵阳,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平时主要靠接一些设计单子为生。他的人际关系也并不复杂,没有明显的仇人。这两起案件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凶手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人作为目标?那个神秘的符号又代表着什么?

随着案件的报道,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市民们人心惶惶,晚上都不敢独自外出。警局的电话几乎被打爆,民众纷纷要求警方尽快抓住凶手,还城市一个安宁。

林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和专案组的成员们日夜奋战,分析案情,走访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调取了案发地附近的监控录像,希望能从中找到凶手的踪迹,但由于监控角度和光线问题,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一名警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苏晴和赵阳都曾在案发前一周去过同一家咖啡店。林深立刻带队前往咖啡店调查。

咖啡店老板回忆说,苏晴和赵阳确实来过店里,而且他们似乎还简单交谈了几句。但具体说了什么,老板并没有听到。不过,老板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在苏晴和赵阳来店的同一天,还有一个戴着黑色帽子和口罩的男子也在店里坐了很久,时不时地看向苏晴和赵阳,行为十分可疑。

林深立刻让技术人员对咖啡店的监控进行仔细排查,试图找出那个神秘男子的踪迹。然而,男子十分谨慎,总是刻意躲避摄像头,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背影。

第三章 神秘线索

在对神秘男子的追查陷入困境时,一封匿名信件寄到了警局。信件是用报纸上剪下的字拼凑而成,内容简单而诡异:“第三个目标,即将出现,线索在图书馆。”

林深看着信件,心中充满疑惑。这封信究竟是凶手寄来挑衅,还是有人在暗中帮助警方?不管怎样,这个线索都不容忽视。他带领专案组迅速前往图书馆。

图书馆很大,书架林立,藏书众多。林深和同事们开始仔细搜索,希望能找到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就在他们快要一无所获时,在一本旧书里,他们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画着和废弃工厂里相同的神秘符号,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轮回的祭品”。

这个发现让林深兴奋不已,他感觉自己似乎离真相又近了一步。但“轮回的祭品”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凶手的杀人逻辑究竟是什么?

就在这时,林深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法医打来的电话。法医在电话中语气激动:“林队,我们在两名死者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些皮肤组织,经过化验,这些皮肤组织属于同一个人,很可能就是凶手留下的。”

这个消息让专案组看到了希望。他们立刻将皮肤组织的DNA录入数据库进行比对,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数据库中并没有匹配的记录。

与此同时,媒体对案件的报道越来越多,各种猜测和谣言四起。有些媒体甚至开始质疑警方的办案能力,这让林深和专案组的成员们倍感压力。

就在他们焦急地寻找新线索时,一个意外的发现打破了僵局。一名警员在调查苏晴的社交账号时,发现她曾经在一个小众的神秘学论坛上发过帖子,帖子的内容是关于一些古老的祭祀仪式和神秘符号的讨论。而那些符号,和案件现场出现的神秘符号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