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帐内燃着一炉炭火,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焦躁。

孟玉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神色平静。

仿佛听到的不是困境,而是一个待解的谜题。

她纤细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过。

目光锐利如鹰,仔细审视着青州城的布防。

“青州城易守难攻,强攻非上策。”

她沉吟片刻,对传令兵道:“传我将令,大军后撤三十里。

安营扎寨,每日只需派兵在城下骂阵,不必攻城。”

“这……公主,这是为何?”

部将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解。

这仗打到一半,还主动后撤骂阵,闻所未闻啊。

孟玉嘴角微扬,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

又带着一丝狡黠:“青州守将乃一勇之夫,性情急躁。

最受不得激。我军围而不攻,日日羞辱。

不出十日,他必会怒而出城,届时……”

她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手指重重地落在沙盘上:

“……便是他的死期。”

果然,如孟玉所料。

九日后,青州守将不堪其辱。

他披头散发,双目赤红,在城头对着孟家军大骂三天三夜后。

终于失去了理智。

他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意图与孟家军决一死战。

要将那些骂他祖宗十八代的孟家军将士碎尸万段。

结果,一头扎进了孟玉早已布下的口袋阵中。

全军覆没。青州城,不战而下。

此一役,孟玉声名鹊起。

军中将士再无人敢因她女儿之身而有半分小觑。

皆是心服口服,尊称一声“公主帅”。

他们看到她亲自巡营,与士兵们一起啃干粮。

甚至在最艰苦的时候,她比任何人都更能吃苦。

她不是纸上谈兵的将领,她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

然而,孟玉深知,行军打仗,光有勇武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一个能为她擘画全局、处理内政的贤才。

这个人,她也早已有了人选——被贬斥在乡的当世大才,冯清。

冯清此人,才高八斗,却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

被罢官还乡,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孟玉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

前两次,冯清都以“山野村夫,不问世事”为由,拒而不见。

他所在的茅屋,位于一片竹林深处。

门前小径上落满了枯黄的竹叶,显得格外清幽而寂寥。

第三次,孟玉没有再叩门。

她只是在冯清的茅屋外,摆开棋局,独自对弈。

那日,风雪交加,鹅毛般的雪花从天而降。

很快就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白毯。

她一身白裘,身姿挺拔,坐在简陋的石凳上。

手中的黑白棋子在指尖轻巧地翻转。

她落子沉稳,神情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她与那方寸棋盘。

寒风吹过,卷起她鬓边的几缕发丝。

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心境。

屋内,冯清透过窗棂,静静地看着。

他看的不是棋,而是下棋的人。

那女子身上,有一种寻常人没有的坚韧与气魄。

那是一种能于绝境中开辟生路,能于乱世中重整乾坤的王者之气。

她的每一次落子,都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果决。

仿佛在棋盘上,也能看到她谋划天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