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发了一个极其简约的匿名小程序,界面上只有一张房车的图片和一个“预约”按钮。
这个小程序的二维码,没有公开发布,只通过几个信得过的同事,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各个部门的私人小群里悄悄流传。
员工们只需扫码进入,就能预约半小时的“摸鱼”时间。预约成功后,会收到一个半小时内有效的动态密码,用于打开房车车门。整个过程完全匿名,后台除了预约时段被占用,看不到任何个人信息,也无法追溯是谁预约的。
这个被员工们私下称为“诺亚方舟”的共享房车计划,像一股清泉,迅速在死水一潭的高发集团内部流传开来。
起初,大家还半信半疑,生怕是郑副董设下的什么新陷阱。
直到企划三部有几个胆大的偷偷体验了一把,回来后整个人都容光焕发,在小群里大赞那半小时的宁静简直是“赛博充电”,比喝十杯咖啡都管用。
于是,小程序上的预约时段很快就变得供不应求。甚至有人定了凌晨的闹钟,就为了抢一个下午三点半的黄金“摸鱼”时段。
最直接的结果是,高发集团的员工在岗率,出现了诡异的现象:虽然“坐垫计时”系统显示的数据天天爆表,堪称完美(因为总有人在替补摸鱼时,拜托邻座的同事帮忙在椅子上放个厚坐垫或者几本书),但公司的整体氛围却肉眼可见地轻松了。
员工们不再愁眉苦脸,甚至有人在工位上哼起了小曲。摸鱼的效率,反而因为这半小时高质量的休息,得到了大幅提升,下午交上来的方案都比以前更有灵气了。
郑副董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他看着系统后台那完美的在岗率数据,再看看员工们脸上那不该出现的轻松笑容,一种被戏耍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勃然大怒,立即派行政部的人去彻查。
然而,调查结果让他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房车停在闲置车位,手续齐全,租金通过一个海外账户按时缴纳,完全合法。车是范思思私人名下的,但她可以说这是她自己的午休场所。小程序服务器在海外,根本无法追踪使用者。
最关键的是,没有证据表明这辆房车和公司员工的“集体摸鱼”有任何关系。每次行政部的人突击检查,房车里要么空无一人,要么就是范思思本人在里面悠闲地敷着面膜听音乐。
郑副董气得在办公室里摔碎了一个定制的骨瓷杯子。
这辆房车就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高效帝国”版图上,让他颜面扫地,却又拔不掉。
企划三部的同事们,对范思思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从最初的质疑、不解,到后来的惊叹、佩服,现在,他们渐渐开始发自内心地认同范思思那套“劳逸结合,才能高效产出”的“摸鱼哲学”。
一个无形的“反卷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