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工作室初体验与专业课“修罗场”

开学第一天,林砚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站在“校园文化工作室”门口,手里攥着王辅导员给的钥匙,指尖还沾着昨晚调试颜料时蹭到的青蓝色。门推开的瞬间,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墙上斑驳的旧痕迹——那是上世纪“墨香社”留下的书画印记,木质画架上还摆着半支褪色的狼毫笔。

“没想到这地方还挺有感觉!”苏晓从后面探出头,手里拎着一大袋零食,“我爸听说你要负责工作室,特意让我给你带了他珍藏的老宣纸,说这种纸写楷书不洇墨。”她把纸递给林砚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苏晓赶紧别过脸,假装去看墙角的书架,耳尖却悄悄红了。

林砚把宣纸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笑着说:“替我谢谢你爸,下次有空我写幅《千字文》送他。”正说着,手机突然响了,是专业群里的通知——下周要开始上“古代书画鉴定”课,教授要求每人带一件“民间藏品”当作业,还要上台讲解鉴定思路。

“完了完了!”苏晓凑过来看手机,一脸哀嚎,“我家书店里全是现代书,哪有什么古代藏品啊?林砚你有办法不?”林砚想了想,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我老家带来的,民国时期的《芥子园画谱》,应该能当作业。不过你别慌,周末咱们去潘家园逛逛,说不定能淘到便宜的老物件。”

周末的潘家园人挤人,苏晓攥着林砚的衣角,生怕被人群冲散。两人在一个旧货摊前停下,摊主是个戴老花镜的老爷子,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瓷瓶。“小伙子,要不要看看这个?乾隆年间的,便宜卖你!”林砚接过瓷瓶,指尖摩挲着瓶底的纹路,又对着阳光看了看釉色,笑着说:“老爷子,这瓶底的款识是电脑刻的,釉色也太亮了,应该是现代仿品。”

老爷子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没想到你年纪不大,眼光还挺毒!得,算你厉害,这个民国的粉彩小碟子,二十块钱卖给你,算我赔本赚吆喝。”苏晓赶紧掏钱买下,对着碟子上的桃花图案爱不释手:“林砚,你也太牛了吧!怎么看出来是仿品的?”林砚挠挠头:“我爷爷以前是村里的老木匠,教过我看木头和瓷器的纹路,没想到今天用上了。”

回去的路上,苏晓拿着碟子,突然说:“对了,下周的‘古代书画鉴定’课,教授是张景明老师吧?我听说他特别严格,上次有个学长把赝品当成真迹,被他当众批评了半小时。”林砚点点头:“没事,咱们提前准备好鉴定笔记,应该没问题。”他看着苏晓认真的侧脸,阳光洒在她的发梢,心里突然有点发烫,赶紧别过脸,假装看路边的银杏树。

上课那天,张教授拿着放大镜,逐一检查同学们的藏品。轮到苏晓时,她紧张得声音都在抖:“这是民国的粉彩碟子,上面的桃花用的是‘没骨画法’,釉色温润,底款是手写的‘同治年制’,不过应该是民国时期仿的……”张教授点点头,突然问:“那你知道民国仿同治粉彩,和真正的同治粉彩有什么区别吗?”

苏晓一下子卡住了,脸瞬间白了。就在这时,林砚悄悄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釉色厚度:民国仿品釉薄,同治真品釉厚;颜料:民国用化学颜料,真品用矿物颜料”。苏晓赶紧照着念,张教授听完,满意地说:“不错,观察得很仔细,看来是做过功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