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天傍晚,苏晴带林砚去了基地的荣誉室。玻璃展柜里,父亲的护航舰模型旁,放着一本泛黄的日志,日志的最后一页,写着“愿吾辈早日收复宝岛,告慰先烈”。林砚伸出手,隔着玻璃触碰那行字,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你就是那个从2023年穿越来的小子?”

他转身,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肩上的肩章是上校军衔,胸前的勋章多得晃眼。“我是‘归航’特战队队长陈锋,”男人伸出手,“听说你懂电子对抗?我们正好缺个能破解敌方量子通讯的人。”

林砚攥紧了父亲的照片,用力点头:“我想加入,我要完成父亲没完成的使命。”

第三章:特战队的“新人考核”

加入“归航”特战队的第一天,林砚就见识到了2049年战争的残酷。

特战队的训练基地在一座人工岛上,这里的每一项训练都模拟真实战场:在“量子干扰室”里,他要在信号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用备用设备破解敌方加密代码;在“模拟登陆场”,他要穿着外骨骼装甲,在枪林弹雨中突破敌方防线;而最让他头疼的,是“跨时空信息对接”训练——利用2023年的旧数据,推导2049年敌方的防御漏洞。

“你太慢了!”陈锋的声音从训练服的通讯器里传来,“2049年的分离武装,用的是外部势力提供的‘星链-5’量子通讯系统,你要是不能在三分钟内破解初级加密,我们的队员都会死在战场上!”

林砚的额头渗出冷汗,指尖在虚拟面板上飞速跳动。他想起2023年训练时,父亲教他的“逆向推导法”——先找到敌方通讯的频率漏洞,再用旧数据模拟破解路径。三分钟快到的时候,他终于成功侵入模拟系统,调出了敌方的防御部署图。

“还算有点天赋。”陈锋的声音缓和了些,“但这只是初级考核,真正的战场,比训练残酷一百倍。”

考核结束后,苏晴带林砚去了基地的“历史馆”。馆里的全息投影正在播放2035年的谈判画面:大陆代表和台湾地区的和平派人士坐在谈判桌前,窗外是台北市的繁华街景,可画面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外部势力航母驶入海峡的镜头。“那天,分离武装突然袭击了谈判会场,和平派人士死伤惨重,”苏晴的声音带着愤怒,“从那以后,我们就知道,和平统一的路走不通了,只能用武力收复。”

林砚看着投影里台湾民众惊恐的表情,突然想起父亲保护过的台湾渔船。“他们也不想打仗,对吗?”他问。

苏晴点头:“解放区的台湾同胞,每天都在盼着我们收复全岛。上个月,还有高雄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来了东部海域的水文资料。”

那天晚上,林砚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出父亲的海图,在2049年的月光下,海图上“宝岛终当归航”的字迹格外清晰。他打开个人终端,写下第一句“归航日志”:“2049年10月12日,我加入了‘归航’特战队,从今天起,我要为收复台湾而战,为父亲的未竟之愿而战。”

第四章:高雄港的求救信号

加入特战队的第一个任务,来得比林砚想象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