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老板是想拿我的茶,去做你民宿的噱头吗?”她语气平静,却带着疏离,“就像那个花博主一样,拍拍照,打打卡,然后呢?茶还是茶,但味道已经变了。”
岳停云没有辩解,只是拿出自己冲泡的那杯“云雾种”茶汤,递给她:“丛姑娘,你先尝尝这个。”
丛青緺疑惑地接过,品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从哪里采的?”
“后山,那几棵老茶树。”
丛青緺沉默了片刻,眼神复杂:“那几棵树,年纪比我奶奶都大。它们的味道,是这片山的水土和岁月熬出来的。我不希望它们变成只是标价的商品。”
“我明白。”岳停云真诚地看着她,“我也不是只想卖茶。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云栖村,知道这里有好茶,有像你一样坚守传统的人。我想让‘云栖小筑’和你的茶,一起成为云栖村的名片。收益,我们可以共享。更重要的是,这门手艺,需要被看见,才能传承下去。”
岳停云的真诚和对茶的尊重,打动了丛青緺。她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采茶季快到了。如果你真想学,明天凌晨四点,后山见。”
第二章:山雨欲来
采茶与传承:
凌晨四点,山风微凉,星斗未落。岳停云如约而至。丛青緺已经等在古茶树下了。她递给他一个背篓,简单讲解了采茶的要领——“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手法要轻,不能掐伤茶树。
这对于习惯了键盘鼠标的岳停云来说,绝非易事。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痛,手指被茶叶边缘划得生疼。而丛青緺则像山间的精灵,动作轻盈而高效。寂静的山林中,只有露水滴落和茶叶被采摘的细微声响。
采茶结束后,更繁复的制茶过程才开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耐心和技艺。丛青緺一丝不苟,对火候、时间的把握近乎严苛。岳停云在一旁打下手,汗流浃背,却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也理解了丛青緺对茶叶的感情。这不是产品,是作品,是生命与时间的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逐渐熟悉。岳停云了解到丛青緺复兴本地茶文化的梦想,丛青緺也看到了岳停云并非纯粹的商人,他对乡村有真诚的热爱和思考。一种基于共同理念的信任和默契,悄然建立。
花想容的“流量”:
花想容的视频发布了。标题夸张:“爆改百年鬼屋?我发现了最野的隐世民宿!”。视频里,她刻意突出了老宅的“破旧”和“原始”,滤镜用得光怪陆离,配乐惊悚又猎奇。虽然也展示了部分改造后的美感,但整体基调是将其包装成一个刺激、冒险的“打卡点”。
视频瞬间爆了!播放量飙升,评论区充满了“好酷!”“想去探险!”“求地址!”的呼喊。
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几辆载着年轻男女的车子循着导航找到了云栖村。他们不像花想容那样自带流量目的,更像是来进行一场“乡村探险”。他们在老宅未完工的工地附近大声喧哗、拍照,甚至有人试图翻墙进入宗祠区域“探秘”,被褚守拙带着村民厉声喝止。
褚守拙怒气冲冲地找到岳停云:“你看看!你招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乌烟瘴气!祖宗的脸都丢尽了!” 岳停云百口莫辩。花想容带来的“流量”,与他期望的优质客源背道而驰,反而加剧了与村民的矛盾,甚至带来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