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银色面包车燃起的冲天大火,不仅吞噬了那三个伪装成维修工的男人,也几乎烧断了赵伟手中最直接的线索。

灭口。如此干脆利落,如此狠辣决绝,印证了对手的凶残和强大的监控能力——他们似乎总能快一步,总能察觉到警方的动向。

“身边的影子……”赵伟看着监控屏幕上冲天的黑烟和混乱的现场,咀嚼着那条加密短信的警告,寒意更甚。这次对安全屋的监控部署,知道的人范围很小,但行动依然被精准预判并扼杀。

倒计时在冰冷的屏幕上继续跳动:71:32:11。

时间变得更加奢侈而紧迫。

“李振,留下两个人配合交警和消防处理现场,尽量搜集残骸中可能存在的证据!其他人撤回,重新评估安全屋监控方案!”赵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下达指令。对方越是疯狂,他越不能自乱阵脚。

他转身快步走向法医中心。现在,那些微小的、看似不起眼的物证,或许成了关键。

陈明正带着助手在实验室里忙碌,各种精密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看到赵伟进来,他立刻拿起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老赵,花粉的分析结果出来了!”陈明的语气带着一丝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杂交兰科植物的花粉,原产于东南亚金三角边缘地带的一个极小范围山谷,当地土著叫它‘鬼面兰’,因其花朵形态诡异而得名。这种花粉油脂含量特殊,粘附性很强,但离开特定环境后存活时间很短。”

“金三角?鬼面兰?”赵伟的心猛地一跳。新安市的毒品市场,高端货源地一直隐隐指向东南亚方向。

“更重要的是,”陈明指着报告上的电子显微镜图片,“我们发现,这种花粉颗粒表面,有极其细微的、非自然形成的……纳米级刻痕!”

“刻痕?”赵伟凑近看,那些黑白图像上的花粉颗粒表面,确实有一些几乎无法分辨的规律性纹路。

“像是某种……微缩的二维码或者信息编码!”陈明的眼神发亮,“我们尝试用激光扫描解码,但因为颗粒太小且部分破损,只读取出一小段破碎的数字序列……看起来,像是一组产品批号或者……坐标代码的片段!”

花粉?纳米刻痕?信息编码?

赵伟的思维飞速运转。芯片来自一个胃部被剖开的死者,芯片缝隙里发现了这种特殊的花粉……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芯片,或者携带芯片的人,最近到达过那种“鬼面兰”的产地?或者接触过携带这种特殊标记花粉的物品?

这是一种极其隐蔽的追踪标记!

“能根据这个批号或者坐标片段反向追踪吗?”赵伟急问。

“很难,但可以试试。”陈明面色凝重,“这种技术……不像一般毒品集团的手段,倒更像……某些国家级别的情报组织或者顶级跨国犯罪集团才会使用的尖端信息隐藏技术。”

情报组织?跨国犯罪集团?

案件的复杂度和级别,再次飙升。

赵伟感到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想起芯片使用的军方风格加密,想起那可能存在的精神控制药物……

“名单呢?技术队对名单本身的生成方式有没有头绪?”

“有了一点进展。”陈明切换了电脑屏幕,“技术队对名单文档的元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发现其创建和修改记录虽然被清理过,但通过一些底层残留信息推断,它最初很可能不是在本市生成的。其使用的字体库和排版习惯,带有境外某地区的特征。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名单最后的一次修改时间戳,经过时区换算,大致就在……码头尸体被发现前的十二小时左右。”

境外特征。死亡前十二小时修改。

这份名单是“新鲜”的!是在死者死亡前后才最终确定并输入芯片的!

死者是在生命最后时刻吞下了这枚芯片?还是被强迫吞下?

“报告!”一个技术队的警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法医中心,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赵队!陈主任!我们对那三个死者(维修工)的初步尸检和身份核查有发现!”

尽管车辆燃烧剧烈,但技术队还是从残骸中提取到了一些未被完全焚毁的生物检材和物品碎片。

“三人都是亚裔面孔,但随身物品没有任何身份证明。DNA数据库比对无结果。但是,从其中一人烧焦的皮带金属扣内侧,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细微的激光雕刻标记……”

技术员将平板电脑上的图片放大——那是一个扭曲抽象的图案,像是一条盘绕着某种武器的毒蛇。

“这个标志……”技术员的脸色发白,“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数据库里有过记录,是一个活跃于东南亚和北美地区的、非常神秘的雇佣兵小队‘蝮蛇’的标识!他们擅长渗透、破坏和精准清除,要价极高,通常只为最顶级的客户服务!”

雇佣兵!“蝮蛇”小队!

维修工是伪装的,真实身份是国际雇佣兵!

他们进入安全屋,安装了某种东西(可能是倒计时装置或者爆炸物?),然后被迅速灭口!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拥有庞大资源、国际背景、且行事风格极其冷酷专业的可怕对手。

“曼陀罗”不仅仅是一个贩毒组织?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赵伟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他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远超想象的庞然大物。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跳出常规的调查思路。

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因“重伤失忆”而在军区医院长期疗养的前技术队员,张桐,“键盘”。

如果他不是真的失忆呢?如果他是因为知道了太多而被“安置”起来的呢?

赵伟立刻拿出加密手机,拨通了一个极少使用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对面是一个冷静而略显沧桑的声音。

“是我,赵伟。老班长,需要你帮我查一个人,要绝对保密。”赵伟低声说,他联系的是一位已经退役、但仍在国安系统有着深厚人脉和特殊渠道的老战友。

“说。”对方言简意赅。

“张桐,原新安市局技术队,代号‘键盘’,三年前‘夜莺行动’受伤,宣称失忆,现在在军区附属康复医院。我要知道他这三年的真实情况,包括所有的医疗记录、探视记录,以及……有没有可能,他的失忆是假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回道:“涉及军方医院,有点麻烦,但我试试。等我消息。”

挂了电话,赵伟深吸一口气。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三年前那场失败的“夜莺行动”。那不仅仅是一次行动失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真相,并在三年后,喷吐出更加恐怖的迷雾。

他回到技术队主控台,看着屏幕上那个依旧被迷雾笼罩的安全屋坐标,以及不断减少的倒计时。

71:15:48。

那个黑色的匣子里,装着能揭开一切谜底的答案?还是一个毁灭一切的陷阱?

“赵队!”另一个负责监控通讯信号的技术员突然喊道,“我们捕捉到一段从目标安全屋区域发出的、极其短暂的异常无线电脉冲信号!频率非常偏僻,信号强度很弱,像是某种……远程状态确认信号?”

“能追踪接收源吗?”赵伟立刻问。

“信号消失得太快,方向大致是……城东方向。无法精确定位。”

城东?那是新安市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区,范围很大。

但这是一个新的方向!

对方需要远程确认安全屋的状态,说明那里布置的东西极其重要,而且有同伙在附近遥控监视!

“立刻集中资源,筛查城东区域所有可疑的无线电信号源!特别是之前发现的老款黑色途锐可能出现的区域!”赵伟下令。

一张无形的网,似乎正在缓缓收紧,但网的中心,是更深不见底的黑暗。

花粉、雇佣兵、纳米刻痕、精神控制药物、军方加密、失忆的技术员、远程信号……

赵伟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交错着无数阴谋丝线的节点上。

每一根线,都可能通向真相,也可能通向死亡。

他必须找出最关键的那一根。

在倒计时归零之前。